-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学习建议
“切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动笔前的“切题”,二是动笔时的“切题”。动笔时的“切题”,也就是写不偏题、跑题的作文,这个“切”,是“贴切”的“切”,“切合”的“切”,紧贴着题目、题意行文走笔,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因为写作必须做有用功。其实,要保证动笔时的“切题”,首先是要搞定动笔前的“切题”。平时的每一次作文练习都要坚持这样要求和训练。 动笔前的“切题”,也可以称为审题。只说审题,往往有伸手抓空气的感觉,总感觉太飘渺。“切题”则不然,恰恰能从思维走向和行为方式上提醒你如何审题。这个“切”是“切分”的“切”,用“刀”把对象剖开来,把题目“切分”开来;然后是“切入”的“切”,切分的目的是为了走进题目的内部世界,至少可以从某个方面深入其中,探清奥秘,然后找到相关概念之间的复杂关联。最后才能保证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来。 “拒绝/平庸” “拒绝”是一个主观色彩非常鲜明的行为动词。套用一句文革用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拒绝”更多情形起于外因,但终究指向内心。因此,拒绝需要意志、激情和智慧,更需要坚持和努力。 “平/庸”。 有一部分是“平淡”,有一部分是“平凡”,有一部分是“庸俗”,当然在“庸俗”里还有“恶俗”。 “平凡”、“平淡”与“庸俗”之间属于“平庸”,而“三平”之间(且又不止“三平”)似乎又难解难分。 平凡是一种普遍的客观存在,是一种普通的生活境遇,平淡是一种人生态度,平凡和平淡体现着一种平常人生的价值观。“平凡”无过,“平淡”无错,“平平淡淡才是真”。通常情况下,“平庸”不应该属于其中,否则,如何拒而绝之呢? 庸俗是指言行、状态不合常情常理常识,有违基本道德规范,令人不快或嫌恶; “恶俗”则令人感到可恶、可恨。这里的问题是走向“庸俗”甚至“恶俗”是不是对“平庸”的一种特殊“拒绝”呢?这样一反问,也就“切入”了。 这样的“切分”,其实也是“切入”。“混”和“笨”,更多地着眼于主观,指向自身;“穷”,更多地着眼于客观,指向环境。“混”,更多地在于行为、情态的揭示;而“笨”和“穷”更多地在于对主客观原因的挖掘。 当然,还可以从生活的平庸、工作的平庸、学习的平庸、学术的平庸、艺术的平庸、道德的平庸等不同层面去切分。也可以从凡人的平庸和天才的平庸切入。 “拒绝平庸”,虽然常接的话题是“追求卓越”。这两句话组合在一起,早成了一种励志警语,一句流行广告词。但是在这里我们切不可受到这种习惯组合的思维定势的影响,马上想到“拒绝平庸”就是为了杰出、卓越,就是要成名成家。由“提示语”中的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可知,“拒绝平庸”,符合题意的理解应该是建立在“平凡”与“平庸”辨析基础上,对自我“需求层次”的提升,是一种态度(姿态、心态),一种诉求(追求、理想)。这是人之为人的一种修炼,毕竟人“不是为了吃米而活着”,“人总得有点追求”。并非引导我们走向另一个极端:提倡人人争当将军和总统,光宗耀祖,显亲扬名;也非人人追名逐利,急吼吼“一夜暴富”,不择手段“脑肥肠满”。 对芸芸众生来说,坚守付出,正视现实,勇于担当,恪尽职守,在劳动中寻找快乐,是“拒绝平庸”;“丑小鸭”向往蓝天,“灰姑娘”对爱情执着的追求,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对“平庸”的一种“拒绝”。对于与“混”相关的“平庸”,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拒绝。对于与“笨”相连的“平庸”,我们必须在清醒认识、正确对待的前提下,寻求良方,化“笨”为“智”,最终走出平庸。对于与“穷”牵连的“平庸”,其态万方,其因复杂,决不可盲目“拒绝”。历史的原因,社会的原因,文化的原因,错综复杂。虽然 “吴大郎开店”的恶例并不多见,但“三分才十分用”、“十分才三分用”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加之还有“枪打出头鸟”之类。鉴此,甘愿做一颗“螺丝钉”,做“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做一只不要飞高的“小小鸟”,说不定还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拐个弯说,那可是“不是拒绝,胜似拒绝”,或者说,不是“拒绝”恰恰是最智慧的“拒绝”。不是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吗? 因此,“拒绝平庸”,虽是一个价值导向非常鲜明的判断,但若能善于切分和切入,我们就能洞烛幽微,发现其复杂情形和精细纹理。在此基础上,我们“拒绝”应该“拒绝”的“平庸”,立意构思,选材取舍,我们就能写出并不平庸的“切题”文章。我们就不会只说一些“公理”、“常理”、“大道理”,简单列举一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俗套论据;叙说一些不痛不痒、不着边际的“人”和“事”,演绎着无因缘、无厘头的荒诞故事。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渺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只是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一家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载了平庸的力量。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们也曾坐在这考场,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