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相关理论
發展相關理論
一、心理分析論 (精神分析論) 的觀點
1. S.Freud 佛洛伊德 性心理論
潛意識
人格:本我、自我、超我
心理發展階段
口腔期:0-1
肛門期:1-3
性器期:3-6
潛伏期:6-11
兩性期:12-
批評與貢獻
2. Erikson 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修正 佛洛伊德 的觀點,重視 兒童的健全發展,強調 「自我認同」
之發展 在經歷一連串的心理階段後 才能發展完全
八大 社會化 發展階段 (代表 八種危機) (化危機為轉機)
基本信賴-不信賴:0-1
活潑自動-羞·愧懷疑:1-3
自動自發-退縮·內疚:3-6
勤奮自取-自貶自卑:6-12
自我統合-角色混淆:12-20
友愛親密-孤獨疏離:20-40
精力充沛-頹廢遲滯:40-65
完美無缺-悲觀絕望:老年
二、行為學習論的觀點
(行為主義論━ 刺激→反應→增強 )
1. 巴夫洛夫 Ivan Pavlov 古典制約論
(狗和鈴聲)
2. John Watson 華生
11月大 男生 Albert (白老鼠 和 鐵鎚巨響)
3. B.F. Skinner 操作制約論
Skinner Box 史金納箱 (老鼠 按槓桿 得到食物)
增強物
懲罰物
4. 社會學習論的觀點
Albert Bandura 班杜拉
交互決定論
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g
示範 → 觀察 → 模仿 → 增強 ( Reinforcement )
三、認知發展論的觀點
1. Jean Piaget 皮亞傑 瑞士生物學家
基模、同化、調適
四個認知發展階段
(感覺動作期→ 前操作期→ 具體操作期 → 形式操作期)
2. Lev Vygotsky 維果斯基 維果茨基 俄國人
社會文化認知論 (語言 文化 社會互動)
3. 訊息處理論 Information Processing
人類心智如電腦
硬體:腦和中樞神經系統
軟體:注意、知覺、記憶及問題解決策略等心智過程
腦及神經系統的成熟使兒童及青少年能更快地處理訊息
強調 兒童 如何理解 外界資訊、並儲存於記憶系統,接著 從中學習
問題解決策略。 強調基本處理效率, 或 認知運作的速率及準確性,
及 基本知識庫中的變化。
四、生物學理論----- 動物行為學 Ethology
觀點
1. 達爾文 物種進化論 ---- 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 自然淘汰
2. 敏感期 (關鍵期 critical period)
銘刻 現象 Imprinting: 勞倫茲 Lorenz 1977
小雁鵝 緊跟 出生後第一眼看到的對象 (勞倫茲 是 鵝爸爸)
3. 一歲內的 親子 情感依附
五、生態系統論
Bronfenbrenner 布朗芬布蘭娜 (布羅斐布)
生態系統 網絡
微系統(microsystem) 或 內在系統: 家庭內
■
中間系統(mesosystem): 與家庭、鄰里、學校、托育中心、
及其他社會環境中成員間的連結
外在系統(exosystem): 與兒童發展有關的較外環的社會組織
及網絡,包括家族間的網絡、朋友間的網絡、政府的相
關規定、社會服務方案、父母工作場所的有關家庭及
彈性工時的規定等
大系統(macrosystem): 最外圈的層面,包含社會的價值觀、
習俗、法律、文化資源。
時間系統 (chronosystem): 各系統及其交互作用 對兒童的影響
會隨時間而改變
六、動態系統論
1.強調系統層面間 如何交互作用及如何隨時間而改變。
穩定的行為模式 稱為 「吸引狀態」 attraction
states,代表對行為模式的喜好,或對情緒的選擇。
此一狀態 須在 內在自我組織完全後 成形。 例如:
攻擊行為的行成,不是由於單一因素而來,而是來自
於較為穩定、較永久性的、複雜的許多因素交互作用
的結果。 因為系統會隨時間而改變,行為也會因之
不同。
2.動態系統論解釋了反貧窮、福利制度對孩子產生的複
雜影響。研究者最近開始以動態系統來模擬兒童發展
的錯綜性,不再只爭論先天或環境因素的重要性。
此理論未來的發展值得期待。
參考書目
張瓊云等譯 (2008)。兒童發展。台北市:華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