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 第7课短歌行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1、 作为政治家的曹操 2、作为军事家的曹操 3、作为文学家的曹操 《短歌行》创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此《短歌行》。 字词 ?整体感知: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第一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人生的日子能有多。 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短暂,苦于已经过去的日子 太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歌声慷慨,忧思却难以遗忘。用什么来解除忧愁呢?只能借助美酒。 第二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远方的贤才,我内心思念不已。只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低吟《子衿》诗直到如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鹿儿呦呦的鸣叫,吃着原野的草。我有了嘉宾,一定鼓瑟吹笙隆重欢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第三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个树枝才是它们的栖身之所?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如同那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我的忧愁从心中涌起,不能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问候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心里怀念往日的情谊。 ?绕数三匝,何枝可依? 1、自然环境描写。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诸将,其实月近中天,使诗人豪兴大发。 讨论鉴赏 1、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 “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1)你以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2)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 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 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 思考:曹操何许人也? 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