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微痕分析在考古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 中国社会科学网.pdf

微痕分析在考古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 中国社会科学网.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痕分析在考古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5年第6期 四川文物 NO.6.2015 (总第184期) TOTAL 184 SichuanCulturalRelics 微痕分析在考古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 以毘山遗址出土犁形石器的微痕分析为例* ( 孙 建 刘俊男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摘要:微痕分析作为研究史前人类行为的新视角,被学术界广泛接受。但是在实际操作 过程中还存在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微痕分析的过程中,选取的标本要具有代表性;对标本膜 片的分析应注意器物的整体性;微痕分析设定的模拟实验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微痕分析在 运用过程中应注意与多学科交叉研究,相互印证。 关键词:毘山遗址;微痕分析;犁形石器;模拟实验 [1] [2] [3 石器微痕分析是通过对石器上的使用痕迹进 到了重视。在童恩正、 张森水、 侯亚梅、 ] [4] [5] [6] [7] 行观察,来研究石器功能的一种方法,即通过显 夏竞峰、 陈淳、 沈辰、 王幼平 等学 微镜技术对石器标本上非肉眼能观察的痕迹进行 者的带动下,微痕分析在我国发展很快,并被学 辨识,来判断石器被使用部位、运动方式和加工 术界所认可。但是目前微痕分析在我国仍然处于 对象。其理论依据是石器在使用过程中,在力学 初始阶段,发展还不是十分成熟。作为一种技术 作用下而发生的不可逆转的物理变化,在石器的 性的研究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 使用部位表面,留下各种不同程度的破损、磨耗、 题。如研究对象有限、试验方式单一、试验标本 光泽等使用痕迹。不同的使用方式、加工对象及 使用方法的对比研究过于简单,尤其是微痕分析 其使用痕迹的大小、形状、影像等也不尽相同。 时主观判断不甚科学等问题。另外还存在在试验 考古学家可通过实验手段了解各种不同类型使用 过程中过于依赖理论知识和试验数据,模拟实验 痕迹形成的因果关系,以其为依据,与考古学资 与实际脱节,对其他学科知识利用欠缺等问题。 料进行对比研究,进而判明其使用方法及功能。 本文拟通过刘莉等 《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出 —毘山遗址出土三 微痕分析法是苏联学者西蒙诺夫所创,1957土的三角形石器是石犁吗?—— 年他的 《史前技术》 发表后,就在学术界引起很 角形石器微痕分析》 (以下简称《分析》)中的 [8] 大反响。1990年代微痕分析完成整合,作为一微痕分析为例, 探讨微痕分析法在实际操作 种新手段成为研究史前人类行为的新视角,被学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事项。 术界广泛接受。在我国微痕分析经历了曲折的发 一 微痕分析模拟实验要与实际环境相符 展。1958年即被介绍到了中国,但是由于种种 原因没能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注意,最后甚至被遗 微痕分析的基本立足点是模拟实验。通过犁耕 忘。直到1980年代微痕分析被再次引进,并得试验,得到犁耕时在石犁表面上留下的微痕,然后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南北两大生业区早期文明进程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