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提要.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学原理》提要

《美学原理》提要——“从‘填空’而来的思” 〇、阅读“绪论提要”,思考: 1 一、阅读“第一章 美是什么 本章提要”,思考: 3 二、阅读“第二章 美感的分析 本章提要”,思考: 4 三、阅读“第三章 美和美感的社会性 本章提要”,思考: 7 四、阅读“第二编 审美领域 第四章 自然美 本章提要”,思考: 8 五、阅读“第二编 审美领域 第五章社会美 本章提要”,思考: 9 六、阅读“第二编 审美领域 第六艺术美 本章提要”,思考: 10 七、阅读“第二编 审美领域 第七章 科学美 本章提要”,思考: 12 八、阅读“第二编 审美领域 第八章 技术美 本章提要”,思考: 14 九、阅读“第三编 审美范畴 第九章 优美与崇高 本章提要”,思考: 15 十、阅读“第三编 审美范畴 第十章 悲剧与喜剧 本章提要”,思考: 16 十一、阅读“第三编 审美范畴 第十一章 丑与荒诞 本章提要”,思考: 17 十二、阅读“第三编 审美范畴 第十二章 沉郁与飘逸 本章提要”,思考: 18 十三、阅读“第三编 审美范畴 第十三章 空灵 本章提要”,思考: 19 十四、阅读“第四编 审美人生 第十四章 美育 本章提要”,思考: 19 十五、阅读“第四编 审美人生 第十五章 人生境界 本章提要”,思考: 21 〇、阅读“绪论提要”,思考: 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开始的,而不是从鲍姆加通开始的。 (柏拉图) 中国美学的历史至少从【】、孔子的时代就开始了。不能说中国古代没有美学。 (老子) 在中国近代美学史上,影响最大的美学家是【】、【】、【】。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影响最大的美学家是【】和【】。 (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场美学大讨论。这场大讨论把美学纳入认识论的框框,在“【】”思维模式的范围内讨论美学问题,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中国美学学科的建设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主客二分)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它是人的一种【】活动,它的核心是以【】为对象的人生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人的精神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回复到人的【】,从而确证了自己的存在。 (审美活动;精神-文化;审美意象;精神家园) 美学的学科性质可以归纳为四点: 第一,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是人的【】和【】; (人文学科;生活世界;意义世界、价值世界) 第二,美学是一门【】、【】,那种用心理学美学来取代哲学美学的思潮对美学学科的发展是不利的; (理论学科、哲学学科) 第三,美学是一门【】,美学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等诸多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 (交叉学科) 第四,美学是一门【】,从国际范围看,至今还找不到一个成熟的、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 (正在发展中的学科) 学习美学的意义在于: 第一,完善自身的【】,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自觉地区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 (人格修养) 第二,完善自身的【】,培养自己对于人生进行理论思考的兴趣和能力,从而使自己获得一种人生的智慧。 (理论修养) 美学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学习美学的方法: 第一,要注重美学与【】的联系,学习和思考任何美学问题都不能离开人生; 第二,要立足【】; 第三,要注重锻炼和提高自己的【】。 第四,要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同时要有系统的【】的知识。 第五,要扩大自己的【】。 第六,要有【】,要注意吸收国内外学术界的新的研究成果。 (人生;中国文化;理论思维的能力;艺术史;知识面;开放的心态) 一、阅读“第一章 美是什么 本章提要”,思考: 1、在古希腊,柏拉图提出“【】”的问题,即美的本质的问题。从此西方学术界几千年来一致延续着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和争论。这种情况到了20世纪开始转变。美的本质的研究逐渐转变为【】的研究。从思维模式来说,主客二分的模式逐渐转变为【】(人-世界合一)的模式。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 (美本身;审美活动;天人合一;海德格尔)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术界的美学大讨论中,对“美是什么”的问题形成了四派不同的观点。但无论哪一派,都是用【】的思维模式来分析审美活动。到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学术界重新审视这场大讨论,很多学者开始试图跳出这个主客二分的【】的框框。 (主客二分;认识论) 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柳宗元提出的命题:“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美不能离开人的【】。美是照亮,美是创造,美是【】。 (审美活动;生成) 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的主观的“美”。马祖道一提出的命题:“心不自心,【】”。张璪提出的命题:“外师造化,【】”。“【】”是照亮美的光源。这个“心”不是实体性的,而是最空灵的,正是在这个空灵的“心”上,宇宙万化如其本然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