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荥输经

经络腧穴学 针推教研室 绪论 第一章 经络腧穴概论 第二章 奇经八脉 第三章 手足太阴与阳明 第四章 手足太阴与太阳 第五章 手足厥阴与少阳 第六章 经外奇穴 第七章 耳穴 实训 第八章 经络分布关系和临床应用 第九章 经络腧穴的现代研究 第一章 经络腧穴概论 第二节 腧穴概论 一、腧穴的发展 二、腧穴的分类 三、腧穴的命名 四、腧穴的主治作用 五、腧穴的主治规律 六、特定穴 七、腧穴的定位法 目的要求 1.重点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 2.熟悉腧穴的分类。 3.了解腧穴的定义。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也是接受针灸刺激的部位。“腧”与“俞”、“输”义通,有转输的含义,像水流的转输灌注;“穴”含有“孔”、“隙”的意思,有经气所居之义。在古代文献中,腧穴有“砭灸处”、“节”、“会”、“骨空”、“气穴””孔穴”、“穴道”等名称,后世通称为穴位。   “腧”读作“输”,又从简作“俞”,三字原来相通,近代针灸著作则作了区分:“腧”泛指全身所有的穴位,即广义的腧穴;“输”是指井、荥、输、经、合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俞”是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即背俞穴。 一、腧穴的发展 腧穴是古人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实践中逐渐发现的。最初的时候,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常在一定的部位出现压痛、酸楚、敏感、肿胀、瘀血、虚陷、跳动及感觉障碍等,而对这些异常的部位施以适当的刺激,如砭刺、按摩、叩击、火烤、烧灼等,往往使病痛得到减轻或消除,恢复健康。 久之,人们逐渐意识到人体的某些特殊部位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这就是腧穴发现的最初过程。那时既没有固定的部位,又没有特定的名称,只是称作“砭灸处”。其后,人们对体表的施术部位及治疗作用的了解逐步深入,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发现有些腧穴有确定的位置,有明确的主治病证,因此对这些腧穴予以位置的描述并命名,即腧穴的定位、定名阶段。随着对经络及腧穴主治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古代医家对腧穴的主治作用进行了归类,并与经络相联系,逐步将腧穴归经,即定位、定名、归经阶段。 腧穴的数目 早在《内经》中,就有腧穴归经的记载,并论及穴名160个。《针灸甲乙经》记载周身经穴349个,其中,正中单穴49个,两侧双穴300个,并对腧穴的排列顺序进行了整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了354个穴位;《针灸大成》记载了359个穴位,并列举了辨证选穴的范例,充实了针灸辨证施治的内容。《针灸逢源》记载了361个穴位,一直沿用至今。 二、 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腧穴(经穴) 2.经外奇穴(奇穴) 3.阿是穴 1.十四经腧穴(经穴) 定义:指归属于十二经脉和督、任二脉的腧穴,称为“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 特点:具有固定名称、固定位置和归经。 作用:(1)主治本经病症。 (2)治疗相联属的脏腑病证。 (3)能反映经脉及其所属脏腑的病症。 经穴的数目:经穴361个(左右共计670个)。 2.经外奇穴(奇穴) 定义:是指没有归属于十四经,但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等内容的腧穴,简称“奇穴”。 奇穴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的出现不一定晚于经穴。 特点:(1)分布特点:①不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②在经脉循行路线上。(2)位置特点:①单穴②双穴③多穴(十宣、四缝、三角灸)。(3)主治作用一般比较单纯。如:阑尾穴治阑尾炎,四缝治疳积。 3.阿是穴 定义:凡是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敏感点作为腧穴,称为阿是穴。 特点:这类腧穴既无具体名称,也无固定部位,而是以痛处为穴,直接进行针刺或艾灸,有的往往有比较固定位置的效果显著。寻找痛点是确定阿是穴的主要依据。 三、腧穴的命名 1.根据所在部位命名(腕骨,颧髎,大椎)。 2.根据治疗作用命名(睛明、光明,水分、水道,牵正)。 3.利用天体地貌命名(日月、上星、太乙、承山、大陵、商丘、丘墟、太溪、合谷、水沟、曲泽、曲池、涌泉、小海、四渎)。 4.参照动植物命名(伏兔、鱼际、犊鼻、鹤顶、攒竹、口禾髎)。 5.借助建筑物命名(天井、印堂、巨阙、脑户、屋翳、膺窗、库房、地仓、气户、梁门)。 6.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阴陵泉、阳陵泉、心俞、肝俞、三阴交、三阳络、百会、气海、血海、神堂、魄户)。 四、腧穴的治疗作用 (一)近治作用 (二)远治作用 (三)特殊作用 (一)近治作用 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它们均可治疗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如眼区及其周围的睛明、承泣、攒竹、瞳子髎等穴位均能治疗眼疾,胃脘部及其周围的中脘、建里、梁门等穴位均能治疗胃痛,膝关节及其周围的鹤顶、膝眼、梁丘、阳陵泉等穴位均能治疗膝关节疼痛等。 (二)远治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