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南京部分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201124.doc

南京部分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201124.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部分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201124

南京 申志祥、郑卉、于晓燕,王娟,施常琴,赵绿堃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江苏南京 210002) 摘要: 目的:了解南京市成人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的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高血压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 2010年1-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年龄≥18周岁的常住居民(居住6个月以上)作为调查对象。 结果:2010年期间南京市部分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65.3%经多因素调整后,、、、高血糖、高尿酸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显著高于女性;随年龄组递增而升高(P0.01);随着BMI的升高而升高。、血脂异常组发生高血压风险分别是正常组的1.501.05-2.16)、1.291.07-1.55)以及1.46(95% CI:1.29-1.65) 倍。 讨论:体重指数、血脂异常是高血压的重要影响因素。应采取一级预防为主,二、三级预防相结合的策略,降低人群高血压危险因素暴露水平,预防高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关键词:高血压; 患病率; 影响因素;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于其患病率高,并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缺血损害,成为脑卒中、冠心病、肾脏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而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升高,预计2025年高血压患病率将达到29.1%,因为地域、性别和年龄不同对高血压发病率报道结果差异很大。预防控制高血压是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关键,分析高血压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是预防控制高血压的前提。本研究旨在了解南京市部分人群高血压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能针对慢性病及相关影响因素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于 2010年1-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南京市区下辖的五主城区:鼓楼、建邺、秦淮、玄武和下关区,对每个区随机抽选两个社区,共十个社区年龄≥18周岁的常住居民(居住6个月以上)作为调查对象。参与调查居民共8099例。男性5500(67.9%)例,男性收缩压平均值(127.69±16.34)mmHg,舒张压平均值(82.99±10.09)mmHg;女性2599(32.1%)例,女性收缩压平均值(118.53±16.57)mmHg,舒张压平均值(75.03±9.32)mmHg。年龄19-91(46.73±15.27)岁。 1.2诊断标准 年龄划分:参照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75岁为老年组,60-74岁为年轻老年组,45-59岁为中年组,≤44岁为青年组。 高血压:在未用降压药物治疗的前提下,收缩压(SBP)≥140mmHg 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或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采用JNC7标准进行分期,SBP120mmHg且DBP80 mmHg为正常血压;SBP120-139mmHg或DBP 80-89 mmHg为高血压前期;SBP140-159mmHg或DBP 90-99 mmHg为I期高血压;SBP≥160mmHg或DBP≥ 100mmHg为Ⅱ期高血压。 1.3调查方法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对实施调查的医务人员严格进行岗前培训,调查纳入研究对象既往史、用药史及生活方式,测量体质量及身高,取2次计算平均值,并计算体质指数BMI。血压测量选用欧姆龙HEM-7200电子血压计,为膀胱排空后静息15min,于坐姿在右臂使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2次,取平均值。所有调查员均通过培训和考核,数据采集以双人录入方式进行,并对两次录入数据进行比对,必要时需联系调查对象核实,两次录入一致时方可提交数据。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和EXCEL201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描述性分析 总高血压患病率为65.3%(5290/8099),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I期高血压以及Ⅱ期高血压分别为30.5%(2473/8099)、39.4%(3190/8099)、19.3%(1565/8099)、6.6%(535/8099)。血压正常人群中,男女性别比接近1:1,而高血压患者中性别比接近3:1。老年组、年轻老年组、中年组以及青年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8.9%、34.4%、18.8%以及6.9%。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中位数为23.8(IQR,21.6-25.9)。高血压患者BMI中位数为24.6(IQR,22.5-26.5),体重过低者为87(1.6%)例,体重正常者为2789(52.7%)例,超重有2050(38.8%)例,肥胖为198(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