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一、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这样预言: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近几年来,青少年学生出现心理不健康或心理障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不健康类型在不断增多。其主要表现在: 1、心理承受能力差,自信心不足,缺少意志和毅力。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风险和挫折是人生中难免的事,敢冒风险和战胜挫折,这才是人生应有的品格。当代中学生,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父母的过分宠爱、激烈地学业竞争、教育欠缺等;由于青少年学生特有的天真幼稚,他们对复杂艰难的现实生活缺乏心理准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心理疾患,抗御挫折的能力比较低,缺少战胜因难的勇气和信心,经受不了批评,遇到挫折不是勇于战胜困难,而是逃避困难,失去信心,甚至遇到挫折后感到压抑,有的甚至因为一次突如其来的打击而神经失常,或走上轻生的道路。几年前曾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中考在即,青岛的秦先生永远看不到女儿走进考场。他的正在读初三、本应有着幸福未来的女儿小丽,却因为父亲批评她上网耽误复习,赌气喝下半瓶农药,永远离开了人世。 2、人际关系不协调,自私狭隘,虚荣心强。调查中发现,不少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好,他们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女,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人际关系不协调。部分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庭——学校两部曲”,“家庭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音乐”,自闭的心态使他们完全忽略了人际交往,终于有一天发现“我总加入不进同学行列之中”、“我感到孤独、寂寞”、“没有人愿和我一起玩耍”等等,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有恐怖感。有些学生,缺乏包容开放意识,学习、生活上只能听恭维,不能听批评,只能比别人强,不能让别人超过自己,对强于自己的人,常常犯红眼病,当面冷嘲热讽,背后挖苦打击。对有小错或有负于自己的人,常常斤斤计较,甚至怀有报复心理;目前学生中存在的同学间产生矛盾,不找学校、老师调解处理,而找社会人员报复对方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者的认识问题。目前,我国至少有3000万到5000万孩子存在行为问题,这种状况令人担忧,可部分教育工作者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教师,思想仍未完全转型,仍把眼睛盯住学生的分数,很少甚至没有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健康。在错误认识的支配下,本该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节在运行过程中被打了折扣。 2、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首先,农村学校没有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多数学校临时安排一名老教师顶岗,或有其它学科教师兼任;由于这些教师半路出家、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常常是捉襟见肘,困难重重。其次,心理健康知识在广大教师中普及率低,师资培训跟不上,面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是爱莫能助,束手无策。另外,有些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本身就存在着心理问题,诸如脾气暴躁、情绪反复无常、缺乏宽容忍让意识、萎靡不振意志消沉等等,这种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3、家长素质问题。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生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获取的。现在,许多家庭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忙于发财致富,工作之余忙于喝酒、打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自身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更有许多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导致孩子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子女在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需求和培养却置之不理,其结果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家长采取了能骗就骗,能瞒就瞒,最终受害的是孩子,他们的心理必然会不健康。 4、早恋问题。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目前部分研究人员把中学生的早恋称之为初恋)问题的产生。由于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媒体的传播,这种现象越来越突出,调查中发现约四分之一的学生有“总是想看到他(她)”、“我总想和他(她)在一起”、“我和他(她)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甚至 “我暗暗喜欢上了我的音乐老师”。由于他们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了心理病态反映——常常烦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下降。山西省16岁的中学生张晓红介绍早恋带给自己痛苦回忆和难愈的精神创伤时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二班的小王,我们在一起感到有无穷的乐趣,可是没几天,放暑假了,我见不着他,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升在心头,我觉得自己爱上了小王,整个假期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