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型制造工厂网络平台建设毕业论文
目 录
第1章 引 言 1
第2章 需求分析 1
2.1 项目背景 1
2.2 需求分析 2
第3章 网络总体建设目标 2
3.1 项目建设目标 2
3.2网络设计原则 3
3.3网络及系统建设内容与要求 3
第4章 网络总体设计 4
4.1背景 4
4.2 预见网络拓扑描述 4
4.2.1 全局拓扑图 4
4.2.2 总部拓扑图 5
4.2.3 分部拓扑图 6
4.3 网络层次化设计 6
4.3.1 核心层设计 6
4.3.2 汇聚层设计 6
4.3.3 接入层设计 7
第5章 路由交换设计 7
5.1 路由协议选择 7
5.2 路由规划拓扑图 8
5.3 IP地址规划 8
5.3.1总部IP地址规划: 9
5.3.2分部IP地址规划: 9
第6章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10
6.1 网络边界安全威胁分析 10
6.2 网络内部安全威胁分析 11
6.3 安全产品选型原则 11
第7章 网络技术介绍 11
7.1 VLAN技术: 12
7.1.1使用VLAN技术的优势: 12
7.1.2 VLAN划分 12
7.2 VTP技术: 13
7.2.1 VTP有三种工作模式:VTPServer、VTPClient和VTPTransparent。 13
7.2.2使用VTP技术的优势: 13
7.3 STP生成树协议: 13
7.3.1使用STP协议的优势: 13
7.4 EthernetChannel: 13
7.4.1以太通道的特点: 14
7.4.2 使用Etherchannel的优势: 14
7.4.3以太通道的特点: 14
7.4.4 以太通道的规则:参与捆绑的端口必须属于同一个VLAN,或者都是中继模式 14
7.5 Trunk技术 14
7.6 HSRP路由热备份: 14
7.6.1 使用HSRP的优势: 15
7.7 DHCP: 15
7.8 VPN技术: 15
7.8.1 Site-to-Site VPN 16
7.8.2 Easy VPN 16
7.9 QOS技术: 16
7.9.1 QOS的服务模型有三种常见模式: 16
7.10 NAT技术: 17
7.10.1 NAT的类型有: 17
7.10.2使用静态NAT技术到的优势: 17
7.11 ACL访问控制列表 17
7.11.1 ACL的分类: 18
7.11.2 ACL的特点: 18
7.12 IOS防火墙: 18
7.13 OSPF协议 19
7.13.1 OSPF协议的优点: 20
7.13.2 OSPF的网络类型 20
第8章 设备简介 21
8.1 路由器 21
8.2 交换机 22
8.2.1 三层交换机 22
8.2.2二层交换机: 23
8.3 服务器 24
8.3.1联想万全R520 24
8.3.2惠普ProLiant 25
8.4 备份缓存: 26
8.5 UPS电源: 27
8.6 PC机: 27
8.7 笔记本电脑: 28
8.8 打印机: 29
8.9 传真机: 29
8.10 IP电话: 30
8.11 烟雾防火报警器: 31
8.12 网络硬盘录像机: 31
8.13 监视器: 32
8.14 监控摄像: 32
8.15 集团电话: 33
第9章 服务器设计 35
9.1 DNS服务器 35
9.2 Apache 服务器 35
9.3 Sendmail 服务器 36
9.4 FTP服务器 37
9.5 DHCP服务器 37
第10章 项目实施计划 37
10.1 项目实施计划和周期 37
10.1.1项目实施计划: 37
10.1.2基本环境要求 39
10.1.3 我方人员行为规范 39
10.1.4 工程合格规范 39
10.2 售后服务 39
10.2.1售后服务细则: 39
10.2.2售后服务工作的划归 39
10.2.3售后服务的管理人员的资格 39
10.2.4资料存档 39
10.2.5建立联系制度 40
10.2.6建立定期检查和回访制度,制定回访联系单 40
结 束 语 41
参 考 文 献 42
致 谢 43
引 言
随着全球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认识到网络改变了整个信息产业的面貌,改变了整个经济体制结构的变化,也从根本上加强促进了群体工作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及技术合作等,进而推进了教育、科研及经济生产的发展。随之网络技术及网络互联平台也在企业的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计算机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结构日益复杂,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安全防范应作整体的考虑,全面覆盖信息系统的各层次,针对网络、系统、应用、数据、数据做全面的防范。信息安全防范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