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茶馆文化旅游开发思索
古代茶馆文化旅游开发思索
一、大众化的北宋开封茶馆
赵宋统治的三百余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均获得极大发展的时期。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带来了市井休闲娱乐气氛的空前活跃,特别是在北宋都城开封,娱乐休闲已经成为当时广大市民的一种生活追求。在此背景下,茶馆文化诞生了,在茶馆品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北宋开封的茶馆和市民阶层有着紧密的联系,可谓是最为贴近市民的一个休闲场所。首先,北宋开封的茶馆多是开展简单的饮茶服务,其特点是开店成本较少,既不需很多的资金支持,也不要较多的服务人员,因此开设茶馆成为众多市民维持生计的理想之选。其次,茶馆的主要消费人群是街坊邻居,茶客们喜欢在此品茶休闲、交友聚会。可以说,茶馆就是当时市民阶层生活舞台的一个缩影。
中国人饮茶的习俗由来已久。传说神农氏发现和利用了茶。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就有各种茶饮活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卖茶粥者;唐代玄宗时期,来往商旅的道路两旁出现了固定的“茗铺”,“煎茶卖之”,这可以说是一种茶馆经营服务的初级形式。但在宋朝以前,城市中的茶馆还远远没有普及,没有大众化。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类人员的社会流动性显著增强,加之社会饮茶之风日盛,这些因素促进了茶馆行业的兴起。唐代出现的茶铺,到了宋代迅速普及并发展起来,茶馆普遍存在于州、县之内,尤以京师开封为最。
北宋开封的茶馆较之前代有了极为明显的发展。宋之前的茶馆经营者初衷主要是为过往的行旅商人提供解渴休息之用,没有真正在市民生活中扎下根基。直至宋代,茶馆才开始向功能多样的休闲场所转变,它不仅面向流动人口提供饮茶服务,而且还成为城市内常住居民的一个重要的日常聚会之地。市民光顾茶馆的目的也开始因人而异,并非只是为了喝茶解渴,更多的是休闲娱乐。
二、北宋开封茶馆的辉煌景象
宋人陈师道的《后山谈丛》记载了一则北宋初年宋太祖赐画开封城内茶馆的史实:“宋太祖阅蜀宫画图,问其所用,曰:“以奉主人尔。”太祖曰:“独览孰若使众观耶?”于是赐东华门外茶肆。”由此可见开国皇帝赵匡胤那种与民同乐的天子气概。它还说明,茶馆虽是市井社会之产物,但因其在宋代社会中普遍存在,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故也引起上层统治者的关注。
北宋时期的开封城内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茶馆,以著名的潘楼与御街附近最为密集。先说潘楼周围。赵宋时期这里是一个金银彩帛交易集散地和饮食服务业集中地,类似于今日的北京王府井或者上海豫园商城。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了潘楼附近茶馆经营兴盛的状况:“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在“从行裹角茶坊”的周围甚至还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夜市,这倒有点类似于如今开封著名的“第一楼”小笼包子馆和鼓楼夜市,两者隔街相望,相互映衬,共同发展。再来说说御街附近。北宋开封的御街很宽阔,《东京梦华录》记载:“坊巷御街,自宣德楼一直南去,约阔二百余步。”宽二百余步也就是300多米,这大约是如今首都北京80米宽长安街的4倍。位于御街上的州桥可谓是北宋开封最著名的景观之一,“州桥明月”位列汴京八景之中,《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杨志也曾在此卖刀。这里风景秀丽,游人如织,自然也分布着众多的茶馆供人娱乐休闲。《东京梦华录》卷2《宣德楼前省府宫宇》记载:“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街北薛家分茶。”[2](P52)
另外,北宋开封汴河沿岸的商业区域也不乏茶馆的身影。开封的兴衰和汴河密不可分。汴河是维持北宋王朝繁荣的重要生命线,汴河漕运在北宋时期十分发达,两岸也成为商货贸易的重要场所。《清明上河图》中就详细描绘了开封城内汴河两岸众多店铺集中经营的繁华场景。从全图来看,河区的店铺以饭铺、茶店为最多,店内及店门前都摆设有许多桌凳,不管客人多少,看上去都很干净。桌子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凳子则均为长方形,而且凳子面较宽,凳子大都摆放整齐。
说到北宋开封的茶馆,我们就不得不提在东京城穿梭往来的无数个流动茶摊。它们分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之中,以流动经营为主,满足了京城内不同阶层人士在各个时段、不同地点的饮茶需求。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3《马行街铺席》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至三更,方有提瓶卖茶者。盖都人公私荣干,夜深方归也。”[2](P112)这些提茶瓶者还扮演了邻里之间传话借物之人的角色。“或有从外新来邻左居住,则相借措动使,献遗汤茶,指引买卖之类。更有提茶瓶之人,毎日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凡百吉凶之家,人皆盈门。”[2](P131)《水浒传》更是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以卖茶为生、爱搬弄是非的王婆形象。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大部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