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类周刊以题取胜措施
新闻类周刊以题取胜措施作者:胡春秀 王敏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 湖南吉首大学
有学者将我们这个时代称为“读图时代”,也有人称为“读标题时代”。实际上,笔者认为“读图”与“读标题”,是两个有不同侧重点的、有交叉的概念。“读图时代”的说法表明了读者对视觉审美的强调,但我们无论看报还是杂志,终极的目的还是要获得各种各样的讯息。有调查显示,读者更注重的还是读文章的标题。张洪忠在2002年8月对《成都商报》,2004年7月和2005年7月两次对重庆城区报纸,2006年1月对泉州城区分别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读者调查,数据显示,在回答“当您翻到一个要阅读的版面时,通常您首先看的是:图片、标题、直接找到要阅读的栏目文字内容”时,接近70%的读者是选择先读标题[1]。因为读者通过快速浏览刊物题目,来进行信息的判断、取舍。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为了争夺读者的注意力,不少媒体在拟标题时绞尽脑汁,甚至不顾新闻事实,故弄玄虚、无中生有、以偏概全,不顾及新闻内容的整理,造成新闻标题整体水平的降低。诚然,对新闻类周刊而言,其标题除了是“对新闻内容的浓缩和概括”外[2],也是版面的“眼睛”,是正文的摘要,它传达整篇文章的总体信息,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读者是否对一篇文章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题。但是,许多新闻媒体在内容与标题的结构权衡上则过分偏重于标题,在各类媒体间不顾一切地比拼标题。相对而言,《三联生活周刊》(下称《三联》)的标题却可以说是既中规中矩,又韵味悠长,在遵守规范的同时,并不缺乏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三联》不仅以此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在业界也具有良好的口碑。笔者认为《三联》的标题具体有以下特点。
一典雅的韵味
靠着有悠久文化历史、丰厚文化底蕴的三联书店,《三联》的文字总脱不了文人的温文尔雅,精心锤炼的标题有时更是诗意浓郁。标题的典雅,主要通过以下手法展现。
(一)创造如歌行板般的诗句
这样的题目大量集中在《三联》写建筑的文章中,可以列出的那些富于诗意的题目名单冗长得令人瞠目,笔者简单收集了其中与建筑有关的精美标题:《层层叠叠的美》《断裂与飞扬》《向着烈日绽放》《种桃种李种春风》《村居一月》《月光如水水如天》《懒散在亚热带海风里》《山居吟》《童话的会心姿态》《秋声树影谁家在》《斜阳酣梦旧帝国》《猜一猜谁来喝午茶》《醉心于大目标的小建筑》《谦逊而典雅的技术》《似水流年的岩岸》《蓝天下的碎片》《美丽的误读》《野渡舟民》《宛然流传》《溽暑熏蒸漫思量》《禅的建筑》《如同蕾丝一般》《住在北欧风情里》等等。看着这些如美妙诗句般的标题,你会对那些建筑无限神往,会有兴趣阅读文章,欣赏那些美丽的建筑到底美在哪里。不仅仅主标题如此,分题也同样诗意盎然、美不胜收。如《诗意何以安居》的一个分题为:“门前桃花窗外梨花”。这样的主题、分题相映成趣,构成一个非常优美的意境,强烈地吸引着读者的眼球。
(二)对经典诗文的拿来主义
直接出自鲁迅的篇名,或稍加改动的:《离婚思考: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1997、17)《为了忘却的纪念》(2003、10)、《中国人丧失审美力了吗?》(2002、31),是所有名家中被引用最多的,可见鲁迅在知识阶层的影响[3]。其次是海明威,引用他的篇名的有《丧钟为谁而鸣》(2001、38)、《永别了,武器?》(2002、46)。此外,还有李白的《独酌无相亲》(2005、29)《唯有歌者留其名》(2005、19),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2004、40、41合刊),司马迁的《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005、13),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005、37),曹雪芹的《假作真时真亦假》(1997、18)。《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墙倒了》(2004、40、41合刊),由孔尚任《桃花扇》中的名句“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化出。《丧钟为谁而鸣》(2001、38),是“911”事件那一期的封面故事。这是海明威的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借此《三联》要表达的意思很明确:所有的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问丧钟是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保护5%的人的利益,就是保护你自己的利益。因为你不知道明天你会不会成为那5%!对于那些在“911”事件后持看客立场,甚至还有幸灾乐祸之心的人,这是一记警钟反恐怖是全人类的事。看似信手拈来的一个标题体现出的却是记者的人文情怀与思想功力。引用经典诗文作标题的好处,首先是这些诗文本身是名家大腕呕心沥血之作,是表达某种情境的最好的选择,记者要表达某种意思时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它。同时,传世的经典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以它们作标题,因为熟悉和亲切,容易被人们接受,从而有效引发阅读兴趣。
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三联》的标题大量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题目的文学色彩,使之更具吸引力。常见的修辞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