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印两国医药产业指标研究
中印两国医药产业指标研究中国与印度同处亚洲,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印两国国情相似,近年来,中印两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发展能够起到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作用,尤其是被国际上誉为“朝阳产业”的医药工业的发展。目前,中印两国的制药工业在制造能力上都已进入世界大国行列。从人口。经济发展、充足的廉价劳动力。管理和技术人才等方面看,已为两国制药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使两国制药工业趋同性较强,竞争更加激烈。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中印两国制药工业存在竞争是完全合理与正常的。
本文从两国间的基本经济数据、外贸的构成、制药产业的特点及中印间的医药进出口数据进行分析,试图探索中印两国间医药产业发展的特点,找出我国医药产业的不足,为制订相应对策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中印两国的制药产业现状
中印两国的医药产业总体上正处于仿制阶段。就医药产业的科技竞争力而言,属第二档次的国家,即仿制能力、化学合成能力、化学制药能力较强的国家,这个档次包括中国,巴西、印度、韩国等国家。目前,世界原料药的生产中心已转向亚洲,其产业格局正在形成,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发展化学原料药将是我国医药产业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
2001年,中国制药工业产值为2650亿元(合321亿美元)。中国能够生产1400多种原料药,4000余种制剂产品,8000余种中药。中国已是世界上第一大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其劳动力成本比起发达国家要低得多;我国的药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许多设备闲置;中国医药企业的生产成本仍然过高。我国创新药物被国际认同的只有青蒿素和二巯基丁二酸钠,新药研发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制药工业是印度的一大支柱产业。2001年,印度制药工业产值2288.7亿卢比(合47.7亿美元)。印度能够生产一系列涵盖广泛的治疗类药物,能生产的原料药超过400种,印中贸易中心公布的2004年宏观经济参数显示,印度已经是世界上第四大药品生产国,其产量占全球产量份额的896。印度生产的药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药品出口居世界第17位,收入估计在15亿美元以上。印度有65家获世界卫生组织论证,15家获FDA批准的生产厂家,印度还有众多的跨国公司和本土公司。目前已有100多种印度制剂药获得了美国FDA论证。印度现在已有大型制药单位大约有250个,这些制药单位能够制造几乎所有国内需要的配方药和大约350种常用药,满足了国内市场70%的需要。至今,印度公司已经发现了3种新分子,在最后阶段将会达到12种以上。目前已有100多种印度制剂药获得了美国FDA论证。
其医药产业的特点是:
1、中印两国的制药工业在制造能力上都已进入世界大国行列,尤其是大宗抗生素的生产,两国基本能左右国际市场行情。从上世纪开始的新一轮全球分工中,中印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亚洲药品加工中心”。
2、由于起点不一样,中国制药工业生产规模明显大于印度。但是两者发展速度基本相近。自1991年以来,中国制药工业年均增长19 5%,印度为17.5%,均习惯于各自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
3、两国的药品感性能力均较弱,都是世界上非专利药物的主要生产者。两国药品的生产技术,质量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名列前茅。中国在维生素、解热镇痛药。激素类药物、青霉素β-内酰胺类药物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印度能生产的原料药超过400种,印度的民族药总数也超过1000种,在磺胺类药物(如新诺明)、部分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环丙沙星)、部分解热镇痛药物(如布洛芬)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头孢类有望成为我国未来较具竞争力的品种之一。
4、印度企业在制药原料下游产品的出口方面优于中国。
5、制药企业方面:据印度制药商组织公布的数字。目前该国有2万余家制药企业。中国全面推行GMP后,有1800余家企业通过了GMP论证。印度医药企业有20多家制药商得到美国FDA的合格认定,印度的大型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大于中国企业。
6、在国际化程度上,印度强于中国,以原料药欧洲药典委员会的COS论证和美国FDA的DMF文件号为例,我们与印度企业的差距非常明显。2004年前我国和印度原料药类产品在欧洲和美国注册论证比较。COS论证数量及比例,印度企业242(14.37%);中国企业60(3.56%);DMF数量及比例,印度企业583(12.90%);中国企业192(4.25%)。
7、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中,中国落后于印度。中国很少在资本市场收购或兼并发达国家的制药企业,也很少直接投资西方国家,原因是中国缺乏既懂技术。懂管理,又有良好外语基础的复合型人才,阻碍了中国制药企业走向世界;而中国制药企业打入世界市场,往往采用传统的出口贸易方式,中国缺乏对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