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乳腺增生症中医辨证论治
乳腺增生症中医辨证论治【摘要】乳腺增生症在病机上与肾肝脾三脏及冲任二脉等关系较大,脾肾不足,肝失疏泄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本,气滞、痰凝、血瘀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标。在治疗上,需辨证施治,标本兼顾,虚实并调,尤其重视补肾、调理冲任在各型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乳腺增生症;调理冲任
乳腺增生症是常见的乳房疾病,多见于中年妇女。临床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发生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块,质地韧实或囊性感,界限不清,每随喜怒而消长,或于经期前增大,经期后缩小,患者自觉乳房疼痛,尤以经前胀痛明显,经后减轻或消失。其病理上是以乳腺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
1病因病机
《外科正宗》云:“乳房阳明胃经所司,乳头厥阴肝经所属”。又云:“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初如豆大,渐若棋子”。从而说明,乳房疾病与肝脾二脏关系较大,此外与肾、胃、及冲任二脉关系也十分密切。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如忿怒伤肝,情志抑郁,疏泄失职,肝郁气滞,气滞血凝,乳络不通,则发生乳房胀痛,结聚成块而形成乳核;思虑伤脾,或肝郁横逆侮脾,肝脾两伤,运纳失职,生湿生痰,痰郁互结,阻于乳络,亦可形成癖核。冲任二脉起于胞中,上连乳房。冲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乳房与子宫的生理变化。冲为血海,隶属肝肾,肾气不足,血海空虚,冲任失调,气机不畅可致气滞、血瘀、痰凝积于乳房,结聚成核。经前期由于血海积满,冲脉气壅,滞涩不通使乳房胀痛加重;经行期冲脉随血下而气泄,故而经后痛减。乳核之体积亦常于经前期增大,疼痛加重,经后缩小,乳腺胀痛随之减轻。因肝肾同源,精血互滋,故肾阴不足,肝失所养,肝气不能调达而致肝郁。肾阳不足,肝阳不能疏发也可引起肝郁。且肾阳不足,脾失温煦,运化迟滞,痰浊内生,气滞痰凝,乳核遂生。总之,脾肾不足,肝失疏泄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本,而气滞、痰凝、血瘀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标。所以乳腺增生症是虚实错杂,标本同病的复杂疾病。
2治疗原则
标本兼顾,虚实并调,辨证施治。治标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祛瘀通络;治本宜补肾,疏肝,健脾,调理冲任。在月经之前以治肝为主,在月经之后以补肾为要;经前宜泻,重在理气活血;经后宜补,重在补肾健脾。其中补肾调冲任尤为本病治本之要,所以补肾调冲任之法应贯穿于乳腺增生症的各型治疗之中。
3分型治疗
3.1 肝郁气滞型 临床表现:乳房胀痛、窜痛,肿块,并且与月经和情绪变化关系明显;乳房肿块呈散在或融合成片状不规则团块,界限不清,质地较软,触痛明显;常伴有月经失调或痛经;烦躁易怒,两胁胀满;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治法:调理冲任,疏肝散结。方用自拟补肾疏肝散结汤。淫羊藿,肉苁蓉,柴胡,青皮,白芍,橘核,香附,瓜蒌皮,生牡蛎,白芷,猫爪草,玄参,陈皮,甘草。乳胀明显加丝瓜络;腰痛加杜仲,怀牛膝;乳头溢液加蒲公英,金银花;便秘加生首乌;兼有阴虚者加生地,熟地;乳房局部有灼热感或肿痛,加夏枯草,丹皮,栀子,龙胆草,蒲公英,地丁等;兼血瘀者加王不留行,川芎,桃仁,红花等。
典型病例:徐某,女,34岁,已婚,农民。2006年3月12日初诊。患者半年来双侧乳房胀痛并可触到硬结,近来由烦劳生气加重。平素性情急躁,易生气。现症两乳胀痛,均可摸到散在肿块,形状不规则,右乳外上方肿块融合成片状,约4×5厘米大小,边界不清,活动度良好,疼痛连及腋窝,经期前以及生气、劳累时疼痛加重,经后和心情舒畅时疼痛减轻。口苦,时有头痛,血压正常。舌质略红,舌苔微黄,脉弦数。诊断为乳腺增生症,肝郁气滞型。治以调理冲任,疏肝散结。方用自拟补肾疏肝散结汤加减治疗。淫羊藿15克,肉苁蓉15克,柴胡10克,青皮10克,白芍10克,橘核10克,香附15克,瓜蒌皮15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芷10克,猫爪草15克,玄参15克,陈皮10克,夏枯草12克,甘草6克。三剂,水煎服。二诊时,乳房胀痛大减,肿块略有改善。效不更方,先后服用十六剂,乳房肿块完全消失。时隔半年后,因心情不舒,右侧乳房又出现胀痛,肿块。原方加减,服药十剂,诸症消失,未再复发。
3.2痰气互结型临床表现:乳房胀痛或闷痛;肿块呈多样性,不规则,边界不清,质韧;乳房疼痛、肿块等与月经和情绪有关;或伴有头晕乏力,胃脘痞满,形体肥胖,月经不调或闭经等。舌质淡胖,舌苔腻,脉弦或滑。治法:调理冲任,健脾化痰,理气散结。方用自拟补肾化痰散结汤。淫羊藿,肉苁蓉,党参,炒白术,陈皮,瓜蒌皮,清半夏,白芥子,柴胡,香附,橘核,生牡蛎,白芷,猫爪草,生甘草。血压偏高者加炒杜仲,夏枯草;乳头搔痒者加僵蚕,蝉蜕;肾阳偏虚者加鹿角霜;兼气虚者加黄芪。
典型病例:王某,女,42岁,个体营业者。2007年3月15日初诊,主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