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学大师养生智慧(一) 冯友兰-天人合一 笑看风云淡
                    国学大师养生智慧(一) 冯友兰:天人合一 笑看风云淡冯友兰,中国著名哲学家,作为中国哲学继往开来的关键性人物,冯老经历了坎坷而漫长的一生。 
  在当年的历次文化运动中,他都被裹挟其中。面对强大的政治和生活压力,冯老没有神智失常,更没有放弃生命,而是顽强地坚持生存下来,坚持不懈地进行他的学术思考和写作。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他的头脑居然能够始终清醒地坚持着他的哲学思考,并最终渡过难关享有高寿,可以说冯老不但创造了学术上的奇迹,也创造了他生命的奇迹,而这不能不引起世人的关注:冯老的长寿有什么秘密吗? 
  “要忘却成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如果把成败看得太真,就要感到许多痛苦。譬如,比赛足球,胜利了就愉快,失败了就不高兴,把胜败看得太真,就没有意思了。” 
  不着急的处世态度 
  冯友兰先生出生于1895年12月4日(农历十月十八日),河南省河县祁仪镇人,祖籍山西高平县。祖上由高平到唐河经商遂定居下来,不到百年成为当地望族。后来因科举取得名分,又成为书香门第,冯老的处世为人,也因此饱浸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智慧。 
  在冯老身上,一方面是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得起,一方面是佛、道、禅的“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看得破。正因为有这样的互补,他才能在艰苦多难的环境中活下去。 
  当别人问及冯老的长寿秘诀时,对中国传统哲学深有研究的他只有三个字:不……着……急。 
  这三个字精辟地道出了中国人乐天知命,知足常乐,隐忍安泰的民族特性。叔本华说人的存在原是永无休止地受着意志的支配和奴役。中国人似乎看透了一切,绝不会为一餐美味而奋斗得失去胃口,宁愿把琴棋书画、山水乐趣当作人生要义,视功名利禄如过眼烟云:“千金散尽还复来,莫使金樽空对月。”所以一百多年前,美国传教士亚瑟所著的《中国人的性格》里,列举中国人性格特征有:节俭持家、不紧不慢、因循守旧、随遇而安、顽强生存、能忍且韧、知足常乐等,应该说,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性格。 
  中国人主张天人合一,不擅长也不敢和天做斗争,而一般是和自身的欲望做斗争,尤其是儒学一统天下之时,它深刻地提示了“欲壑无穷”的道理,一方面可能极大地限制了民族创新能力并阻滞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这种人生哲学中又深藏了一种“无欲是福”的智慧,造就了乐天知命的民族特性。生在黄地上,死回黄土中,看似麻木的生活,也自有一份淡泊安适。 
  这种从容和安适的处世观念,正是冯老长寿的一大秘诀,任何时候都不慌不忙,即使是生病,面对生死之时。1982年9月,冯老在长子和女儿的陪同下游览新泽西的天然动物园,在返回纽约的路上,车轮坏了,一时找不到地方修车只能向路边的车求救。在等待的一个多小时里,车里没有冷气,太阳直晒,车里热如蒸茏。已经非常疲倦的冯老仍像平时一样,安静地坐在车内,没有催促也不焦躁。结果好容易等车子修好了,冯老却晕倒了。 
  人生境界四重天 
  冯友兰一生研究哲学,并打通了中西哲学通道,他明白也体悟到了众多的人生哲理,所以他能够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他的“天地境界”就非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冯老提倡正确的生活方式,主张以正确的生活方法指导人生,以求取人生的幸福。而其幸福的途径就是确立正确的生活方法,这就要发挥人的理性作用,就是冯老所说的对于生活的觉解。觉解使人不是被动地适应生活,而是主动积极地安排人生。而且人借助理性,不但能安排好实际生活,还能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冯老强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取决于人对于宇宙和人生的觉解。尽管人们生活在同一个大千世界,同样面临生老病死等人生问题,但是对于宇宙人生的“觉解”是有差异的,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境界。 
  另外,现代人生理论问题,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还有现实生活的矛盾,使冯老更加关注人生,从而形成了他的人生境界理论,诠释了他所理解的人生价值。由于世界上没有两种完全相同的人生境界,冯老认为对人生境界的区别,只能略其小异,而取其大同,所以他将人生境界区别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种类型。 
  对于冯老来说,天地境界是生命追求的最高层次,也是他一生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所以冯老常说:“人与天地参”,在他的心目中,人是与天地等同的。因而冯老不会去为了一己私利而钻营,而是把万事都看得很开。 
  不计得失淡泊名利 
  冯老一生对物质生活的要求都很低,他的头脑里除了哲学,还是哲学,所以他不计较也没有多少时间计较物质利禄,个人名利这一类东西。 
  早在1935年,冯老在北平成达师范给学生讲演“青年的修养问题”时就说:“要忘却成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如果把成败看得太真,就要感到许多痛苦。譬如,比赛足球,胜利了就愉快,失败了就不高兴,把胜败看得太真,就没有意思了。我们在一生中,所想做的事不一定都能成功,而尤其是新兴的事业,那更没有把握了……我们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