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富士康启示-现代人应懂一些心理学
富士康启示:现代人应懂一些心理学继今年5月21日清晨,富士康21岁的男性员工跳楼身亡之后,5月25日晨,富士康科技集团观澜园区华南培训中心又有一名员工坠楼死亡。这位坠楼死者名叫李海,男,湖南醴陵人。中专学历,死亡时年仅19岁,入职富士康42天。这是今年以来该集团第11宗员工坠楼事件,这些跳楼者9死2重伤,年龄在18岁~24岁之间,入职时间均不到一年。 这一全球最大的IT代工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富士康,缘何出现一次又一次的员工跳楼事件?心理专家从心理的角度给予分析。那么我们又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呢?
自杀行为是否会心理传染
可以说连续不断的跳楼自杀事件让富士康人仿佛陷入了自杀魔咒,也令大家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自杀也会传染?根据心理学上的说法,自杀是会心理传染的,当有一个人选择自杀之后,其他有自杀倾向的人很可能会效仿。当年,香港演员张国荣跳楼自杀后的几个月中,就有很多人采用类似方式自杀。许多研究表明,自杀的模仿性现象及潜意识引导确实存在。有些人本来就有轻生的念头,但心里还有这样或那样的顾虑,看到别的人跳楼了,于是给了他这样的“勇气”。
不少心理咨询师指出,从报道看出,富士康的这些自杀者都是80、90后的新生代打工族,这代人多是独生子女,吃苦能力差、抗挫能力低。当他们怀着梦想进入工作后,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加上工作难以适应、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抑郁患者往往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所以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给员工很好的心理支持系统往往是导致惨剧发生的原因之一。例如富士康的员工流动速度快,员工之间感情冷漠缺乏交流,也没有团队的心理帮助,加上这些打工者又远离家乡和亲人,一旦出现不良情绪,找不到宣泄途径,缺少心理抚慰,久而久之,不良情绪累积起来,引发了极端行为。
富士康的管理制度当然需要改变,员工内在的心理调节机制也要增强,至少,在混乱的局面中,让我们拥有一个热爱生命的心,拥有一颗少抱怨的调节机制,这比什么都宝贵。有了这些再加上更多社会关心,我们一定能走出阴影,走向灿烂的明天。
对于忙忙碌碌的现代人,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心理学常识、强化情绪管理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这才是一个心身健全的现代人。
情绪管理,现代人的必修课
谈到情绪管理,不少人认为这是大惊小怪,生活一帆风顺,工作非常忙碌,人际关系也说得过去,还会出心理问题?这种观念之所以振振有词正源于我们对情绪管理、心理认知的无知和混沌状态。因为只要有生活,就会有不良情绪,有人际冲突,有欲望纠结。出现这些问题是很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们对于这些问题的本能的态度,比如对于工作现状的不满,对上司管理制度的逆反,这时候,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发牢骚,精神苦闷,进行暗中的激烈对抗。这种看似平常的牢骚、对抗其实就是一种负面能量的流动和蓄积,当这种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状态,就容易形成心理冲突,罹患各种心理疾病,比如失眠恐惧症、忧郁症和强迫观念等。这绝对不是骇人听闻。
生命是美好的,爱惜生命应是每个人应该持有的一种精神底线,虽然你面临绝境,痛不欲生,也要将生命的缰绳紧拴在生活的围栏上,不要让它滑落、流失。因为一旦滑落,将会给家人带来巨大的精神苦痛,自己也成了永久的懦弱者。
心理学告诉我们,不管什么样的心理危机,只要你不放弃,有信心,在面临绝境、觉得人生走不过去的时候,总有一个人能帮助你,比如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就能走出这种阴影。心理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是能够解决的。这不是自欺欺人的安慰,而是值得信赖的人生发展方向。
如何做好自己的心理疏导
这就需要我们懂一些心理学常识,对待任何情绪不良,最好的态度就是“臣服”、接纳,如果我们将痛苦、委屈当作历练,不抱怨、不牢骚、不排斥,不良情绪来了,就会自然走开;而如果过分强化、念念不忘、激烈对抗,这反而会增加负面情绪的能量,使不良情绪形成固着状态。台湾心理学研究者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说,“受苦有两种”,“一种是无知的、无明的受苦。就是任潜意识的操控而受苦。同时在抱怨,抗拒那个痛苦。这样的受苦不能让你成长。”“另外一种受苦是有觉知的受苦,当你感觉到撕裂般的痛楚、好像要爆炸似的愤怒,你不逃避,不抱怨,你全然地去经历它。让这个压抑、隐藏多年的能量爆发出来,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态度,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这样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茁壮成长的契机。”我们需要的,更是后者的进步模式。
我们也可以学一些简单的心理疗伤措施,比如美国知名牧师威尔鲍温发起的“不抱怨”活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