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

毕业设计(论文) 译  文 题目 基于磁共振的无线电能传输仿真与实验分析 学生姓名 陈昊 学号 2012104509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指导教师 万钧力 评阅教师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基于磁共振的无线电能传输仿真与实验分析 Chunbo Zhu,Kai Liu,Chunlai Yu,Rui Ma,Hexiao Cheng 摘要:基于磁耦合共振的无线电能传输是一项新技术。利用该技术,在非辐射近场(back-EMF)进行不同传输距离及驱动频率的仿真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电能传输的上限为,传输效率高于,传输距离大于1米,且能量能够通过多种非金属介质传输。该技术未来的应用领域很广,例如EV充电, 对于使用电能作为能源的电动汽车(EVs),充电设备(充电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功能是将电网能量转化成EVs中可储存的驱动功率。EVs的大部分电能通过电线提供。美国的发明家使用微波射线和激光射线通过定向的天线实现远程供电。然而,当我们使用这个理论传输能量时,在传输通道上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且它对处于能量传输通道中的人体和其他生物体都有危害[3,4]。 这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带有相同共振频率的两个分离线圈有可能形成一个基于高频磁力耦合器的共振系统并且能够高效的进行能量交换,然而当这些对象之间以相同的频率 ——真空磁导率(H/m) R——线圈半径(m) a——导体截面半径(m) 如果谐振电路中的电感L和电容C是确定的,那么电路的共振频率可以通过公式(2)计算: (2) 驱动电源开关晶体管T信号的频率可以被称为驱动频率,其可以根据来确定。驱动频率可以通过信号发生电路或信号发生装置产生。越接近,磁场越强。磁场越强,能量传输的距离越长且传输效率越高。通过驱动信号对电源开关晶体管进行开断控制,谐振电流能够在源谐振线圈中形成。然后谐振电流产生交替的无辐射磁场。 能量接收的工作频率也是由决定。当接收共振线圈进入由能量传输源产生的交替磁场,它便开始震动,因为它与交替磁场有相同的共振频率。正如之前已说,电感线圈中的能量持续聚集,电压升高,然后接收的能量被后续的高频整流电路转换可供负载使用。 4.有限元仿真分析 图2.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 如图2所示,建立了一个有限元仿真模型用来模拟磁共振能量传输系统。理想的交流电压源用于模拟电源的能量来源,其可以用公式表示。电压幅值及频率可以根据不同的仿真条件进行调整。频率等于驱动频率。电源可以被加载到由电感及电感构成的源谐振电路。电感线圈的仿真模型通过实验参数建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的电路功能,电容和电感线圈相连形成了LC谐振电路。能量传输的仿真根据和之间不同的距离实现。 在这篇文章中,已经对接收线圈中与不同的传输距离和驱动频率有关的反电动势 (back-EMF) 进行了仿真与分析。 图3中曲线反映了不同传输距离对反电动势的影响。很明显,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越长,接收线圈的反电动势越低。 图3.接收线圈中传输距离与反电动势关系 图4. 不同驱动频率与接收线圈反电动势关系 当LC电路设置完成后,可以通过公式(2)计算其固有谐振频率。改变交流电源的频率相当于改变驱动频率,这也会改变由LC电路产生的磁场。图4曲线反映了不同驱动频率与接收线圈反电动势的关系。仿真结果显示当反电动势达到最大值时,驱动频率不会完全与LC谐振电路的固有谐振频率一致,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我们可以发现LC谐振电路的固有谐振频率为,然而接收线圈的反电动势在驱动频率为时达到最大值。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实验结果 根据之前提出的结构,实验装置已经制作完成,能量传输的实验研究表明这项技术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5. 能量传输实验原理图 能量传输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它是一个小直径谐振器,源谐振线圈和接收谐振线圈的参数相同。电感线圈直径,导体截面的直径为,线圈扎数为4。连接电感线圈的电容参数为,耐受电压为。电源为直流电源,其最大输出电流为。电源开关晶体管T的开关频率为。实验结果表明传输功率最高能达到,传输效率高于,最大能量传输距离可以达到。 在另一个能量传输实验中,使用了更大的谐振线圈直径。接收谐振线圈的参数与源谐振线圈的相同。电感线圈的直径为500。导体由截面积0.75的多线构成,线圈扎数2。电容为的薄膜电容器,耐受电压。电源为功率的直流电源。驱动频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