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及其培养.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及其培养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及其培养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孔令鹏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所以,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这也是衡量本次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一、什么是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对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 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 科学兴趣(求知本能) 科学方法(探究核心) ?? 科学知识(概念核心) ???科学精神(理念行为) 科学兴趣 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科学方法 对于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能够了解或把握,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会提出假设或猜想,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会进行判断、推理和决策,会同他人交往,并且能与他人共同合作、一起来解决难题。 科学知识 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包括对具体的事实、概念、原理或规则的理解; 科学知识是科学的基础,是科学的硬件。科学活动的直接目的就是在于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包括:概念、原理和理论。 概念 对相关概念关系的判断 原理 对相关原理的组合 理论 (科学细胞) (科学链条) (科学形态) ? 科学精神 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 科学精神 探索精神 求实精神 实证精神 继承精神 批判精神 创新精神 协作精神 奉献精神 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 科学知识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资源和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新机遇、新挑战和新竞争。 国家实力竞争逐渐演变为科技实力竞争;科技实力竞争的基础是教育,是人才。 科学素养是保持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未来世纪国力竞争的关键。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兴衰和生存与发展,影响到个人生活的质量和人生的顺逆。 世界各国高度重视 学生的科学素养 ? 美国 1985年美国科学促进会针对中小学生发布《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 1989年针对成年公民出版《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1993年又推出《科学素养的基准》,具体指导学校的科学教育; 1996年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公布《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这是美国有史以来由联邦政府支持制定的第一个全国性的教育标准,它的诞生,象征着美国科学教育开始向纵深发展。 其他国家 1986年英国建立了公众理解科学委员会,旨在为提高公众的科学意识和理解科学技术的水平提供指导。 90年代初,南非等后起发达国家也提出“促进公众的科学素养,是国家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日本自1960年开始每年都在全国组织为期一周的“科学技术节”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向国民普及科技知识。 印度1982年建立了国家科学普及委员会,搞科普推广年,开展科学素养调查。(目前情况表明,印度公众的科学素养大体与我国相当,略高于我国的水平。) 中国开始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 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001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01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17个学科的18本课程标准(实验稿) 《标准》-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 《标准》-基本理念: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应达什么水平 《标准》-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逐步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发展。 《标准》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二、分目标: (一)科学探究 ----科学方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兴趣与科学理念 (三)科学知识 ---- 《标准》将总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