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年语文高考知识
2012年语文高考知识点复习 一、专题五至专题八(第5-7题) 考点:扩展、压缩语段;句式选用、仿用、变换及修 辞;语言表达连贯、得体、鲜明、生动;图文转换。 题型:没有固定题型,可以是仿句、对联、概括题、 衔接排序题、图表题等。 复习要求: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多接触各种题型,做到心中有数。 压缩语段 (2010浙江卷)? 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3分) 对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阵营而言,所谓“新”,代表着晚近的先进的事物,代表着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旧”则是落后的腐朽的事物,是应该抛弃和埋葬的。/ /可是在旧文学阵营的眼中,所谓“新”,只是新潮的、还未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往往昙花一现,其中有大多数需要去掉的夸饰和虚伪,而“旧”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是过去的精华所在。? □□□□□□□□□□□□□□□□□□□□□□□□□ 答案:五四时期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理解(主语)不同(谓语)。 注意点:一、审题:看题目是否要求一句话概括;看字数,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负载信息。 二、学会理清文段思路,划分层次。如果原文有关键句能揭示层次主要内容,就找出关键句;没有找关键词,概括每层次内容。 三、根据找出的关键内容,整合答案。 语句衔接 解题方法点拨:关注几个点 话题一致(相同话题往往以相同或相似的词语为标志) 首尾衔接 暗示性词语(关联词、代词、表时间顺序的词、表方位顺序的词等) 写作结构(关注总起句、承上启下句和总结句) 词句结构 情境氛围 节奏音韵 句式仿用 注意点:一、 审题。仿句题审题是关键。有些要求暗含在例句中,不直接说明,我们在看题目时要分析到位。 二、句式一致 三、修辞方法 四、句子表达的情感 。 拟写标语、广告词、海报 评论类题目 评论观点:观点明确; 理由清晰,分两点,彼此不涵盖、不 交叉 评价创意:明白公益广告、漫画等的主题; 考虑画面和文字两者的特点。 选择题答题注意点:答非所问 (大家都学会了从原文找句子和选项进行比对,但如果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句子,千万注意题干,不要盲目找句子错误。) (2011浙江) 8. 下列不属于“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原因的一项是 A. 我们往往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所造成的视野的偏狭。 B. 洪水、海啸等诸多自然灾害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 C. 科技飞速发展,但人类并不清楚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 D. 真理是整体的,而我们对技术、知识的认知常常存在局限。 答案:B(对真理开放并不容易,是指人类并不容易接受真理,多因认识的拘限而言。A、C、D项均直接写出了人类认识与实践的拘限。B项:写人类认识到自然的不可改造,是对真理的认识。) 简答题关键点: 概括类: 找出每段文字的中心句,读懂文章。 含义类:还原语句到原文,读上下文。 注意:①仔细阅读题干,答案的范围题目往往有提示。 ②题目的要求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概括”还是“指出”。 (2011浙江) 10. 联系全文,指出最后一段画线句中“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的具体内涵。(3分) 参考答案: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后果,在遵循自然的规律的前提下利用科学技术,达到与自然共济(适应、协调与自然的关系)。 分析:我们把句子还原到段落中会发现,在上下文找不到合适的句子作为答案。题目提示“联系全文”,所以这是要理解文章的主旨,难度会比较大。 (2012三模) 10.联系全文,指出第二段中划线句“经典阅读的本意”的具体内容。(3分) 分析:题目依然要求“联系全文”,所以找到文中有“经典阅读”关键词的内容,答案很容易出来。 作用题 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 考点:小说文本常考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人称的作用; 散文文本常考环境、语句段、形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的作用; 解题思路:从内容(小说考虑对人物、环境、主旨的作用)和结构(小说考虑对情节的作用)两个角度概括。 注意:“情节”是小说特有的,散文文本不说“推动情节发展”可说“为下文……作铺垫” 情节的作用 P230(2011,浙江《第九车厢》) 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