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五羊传说及五仙观考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州五羊传说及五仙观考论

广州五羊传说及五仙观考论摘要:五羊衔谷传说在汉晋时期已有流传,降至南朝刘宋,五羊传说增加了道教色彩,一变而为五仙五羊传说。入唐之后,此说影响日广,广州遂有五羊城之名。中唐时期,五仙且以广州城隍神的形象出现并受到祭祀。及至南汉,基于五仙五羊传说而肇创五仙观,建祠立祀。北宋续有迁徙、重建,见诸珉石,由此可略窥守土之官“事神治民”的施政理念。凡此皆折射出道教与地方文化传统的融合与历史变迁。 关键词:五羊传说;五羊城;五仙观;岭南道教 中图分类号:B 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12)02-0104-07 广州别名羊城、穗城,其得名源自古老的五羊传说。五羊传说原属百越民族稻谷起源神话。汉魏以降,随着道教在岭南的传衍和发展,五羊传说从原始的动物取稻种神话衍化成为具有神仙色彩的五仙五羊传说,并最终通过五仙观固定在广州的城市空间之中,成为广州城市起源的重要象征。五羊传说虽然为人们所熟知,却很少有人对此传说的传衍及其相关问题加以研究和厘清。目之所及,仅有少数研究涉及五羊传说与稻种神话的关联。本文钩索综合,特别关注广州五羊传说与五仙观创建、变迁诸问题,藉以厘清五羊传说在汉唐时期的传衍以及五仙观的变迁,冀以推进广州区域文化史以及岭南道教史的相关研究。 一、早期五羊传说的传衍 古代广州城名有楚庭(楚亭)、南武城、任嚣城、羊城(五羊城)、赵佗城、越城(越王城)、番禺城诸称。清人顾祖禹在其《读史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城”一条中对此有较为完整的记述,兹具引如下:“《通历》:楚伐扬越,自是南海事楚,有楚亭。《旧图经》:广州州城始筑自越人公师隅,号日南武。《吴越春秋》:阖闾子孙避越岭外,筑南武城。后楚灭越,越王子孙避人始兴,令师隅修吴故南武城是也。秦以任嚣为南海尉,初居泷口西岸,俗名万人城,在今城西二十七里。既乃人治番山隅,因楚亭之旧,其治在今城东二百步,俗谓之任嚣城。又相传南海人高固为楚威王相,时有五羊衔谷萃于楚亭,遂增筑南武城,周十里,号五羊城。及赵陀代嚣,益广嚣所筑城,亦在今治东,今谓之赵陀城。汉平南越,改筑番禺县城于郡南六十里,为南海郡治,今龙湾、古霸之间是也。号陀故城日越城。后汉建安十五年,步骘为交州刺史,以越城就圮,乃廓番山之北为番禺城,后又迁州治于此,自是不改。”引文所言“迁州治”是指建安二十二年(217)孙吴交州刺史步骘将交州治所从广信迁至番禺,黄武五年(226),孙权正式分合浦以南为交州,合浦以北为广州(治番禺),广州之名自此沿袭至今。本文所关注的是其中有关“五羊城”之名的记载。五羊城之名显然与五羊传说有关。顾氏虽未明确指出这段记述的出处,不过,这应该是源自五羊传说现存最早的文献记载——《广州记》。 《广州记》有裴渊撰和顾微撰两种,均已亡佚,不过唐人史注、唐宋类书、地理志多有征引。《太平御览》对这两种《广州记》皆有征引,并明确标示引自何书,其中“五羊传说”一条引自裴渊《广州记》,引文日:“州厅事梁上画五羊像,又作五谷囊,随像悬之,云昔高固为楚相,五年(注:此为羊字之讹)衔谷茎于楚庭,于是图其像。广州则楚分野,故因图象其瑞焉。”顾微的《广州记》亦有类似记述,其文见于元代陶宗仪《说郛》所辑首条:“广州厅事梁上画五羊像,又作五谷囊,随像悬之。云昔高固为楚相,五羊衔谷萃于楚庭,故图其像为瑞。六国时广州属楚。”裴渊、顾微二人无传,清人王谟在《汉唐地理书钞》中考证称:“系晋宋间人,而裴氏在前,诸书称引亦裴氏为多。”据《太平御览》所引可知,裴渊《广州记》有载东晋末卢循袭广州事,故裴渊很有可能人宋。顾微的生卒年代无法确考,姑从王谟之说。根据这两种《广州记》现存的内容可知,二者所记皆是岭南地区(以广州为中心)的风土人情。裴渊、顾微皆记载了五羊传说,且所述极为接近,可见广州厅事梁上画五羊像确有其事,五羊衔谷的传说在汉晋时期已有流传。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记》所载五羊衔谷传说中出现了楚相高固及楚庭。后世将高固列入百越先贤之中,如明人欧大任的《百越先贤志》。高固,或说是公元前9世纪中叶周夷王时人,或周惠王(公元前7世纪前期)时人,或战国楚威王(前339~前329)时人。据称高固是南海人,曾为楚相。然而楚相高固之名未见于东晋以前典籍。在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灭楚之前,楚国以及此时的秦国,其南部疆域并未达到五岭以南。先秦典籍中的“南海”多与“北海”(即今渤海)相对,一般是指今东海,并不指今天的南海。“南海”也指居于江淮的夷越。因此,楚相高固及其时有关的“五羊”传说应是汉晋时人依据岭南流传的上古传说润饰增益而成。“楚庭”也未见于先秦文献,最早出现于《广州记》中,正如学者麦英豪所指出:“楚庭一名从最早见于《广州记》起,以后几乎无不与五羊五仙的传说相关联。” 与这一时期南北道教有所复兴的大趋势有关,岭南地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