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与自然-conservation-developmentnet
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
人与自然
粮食安全、生物多样性与
传统文化
序
中国幅员辽阔,农业历史悠久,具有绚丽多彩和独具
特色的农业生物多样性,是世界上农业生物多样性最为丰
富的国家之一。农业生物多样性既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
材和工业原料等,构成“生物资本”,又是整个用于改良
农作物和畜牧品种的“遗传资源”,而且在调节气候、保
持土壤、涵养水分、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净化环境、维持
生态系统的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人类
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增多,农业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
量物种趋于灭绝。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持续利用农业生
物资源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尤其自
1992年6月11日中国在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上签署了《生物
多样性公约》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及农业行政部门制定了
包括《中国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在内的一系列农业生物
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行动计划,鼓励和支持对农业野
生植物资源的研究、保护和持续利用,并起草颁布了多部
有关农业野生植物和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
使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建立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示范点,农业生物多样性保
护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是,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农
业生态系统的转换和退化,环境污染、滥伐森林、超限采
摘和盲目开垦、农业生物遗传资源未得到有效保护等问题
仍十分普遍。
近年来,包括国际社会在内的各个方面越来越重视农
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实施了一系列行动计划,推动
了我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其中,由德国政府资
助的“中德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项目”已于2004年
10月19日,经中德两国政府签字生效并正式启动,在商务
部国际司、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和国际合作司的大力支持
下,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会同德国经济合作发展部委任
的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围绕项目内容开展了农业生
物多样性的资源普查、宣传和培训等活动,做了大量行之
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
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
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为了扩大宣传,提
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中德双方共同编制“人
与自然—粮食安全、生物多样性与传统文化”画册,进行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有关概念、知识的宣传,希望能够促进
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关
注、支持,更好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张岫英
农业部项目主任
中德农业生物多样性项目办
1
序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物多样性能促进对气候变
化的适应。农民必须应对未来不同的气候条件,并针对这
些变化调整其农业生产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友好型农
业实践将成为适应环境变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消除饥荒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保护多样化的农业结构和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包括物种多样性,以及丰富的地区
典型作物品种、畜禽品种和生态系统。农业生物多样性对
粮食供应、人类发展和栖息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使农业生物多样性各方面更为直观,中国南部山
区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项目举办了“人与自然――
粮食安全、生物多样性和传统文化”展览。本项目由德国
技术合作公司受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委托与中国农
业部联合执行,也是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的地方示
范项目之一,获得欧盟资助,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负责具
体管理。
本手册作为对展览的补充,重点阐述了农业生物多样
性、农业生态系统、粮食安全和传统知识与文化之间的联
系。我们希望借此说明: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管理关
系全球,并且对粮食安全、适应气候变化和减少贫困具有
重要作用。
请尽情领略中国南部山区的农民以及当地传统文化所
创造出的多样性旅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