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士慎和高翔.PDFVIP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汪士慎和高翔

老扬州 B6 本版电话: 邮箱: 编辑:陈爱东 设计:常虹 校对:王海艳 年 月 日 星期三 yzwbcad @163.com ■ ■2017 8 9 / 汪士慎和高翔:人艺俱相亲 ■朱福 ■ “扬州八怪”之间,资历有深有浅,相 小玲珑山馆,对学者、诗人、书画家来 相■切,以文章相期许,风雨晦明,始终 和高翔。金农是画梅高手,汪士慎也最 高“画疏枝,半开 ■朵”,一是“管领冷 识有早有迟,相聚有久有暂,思想和艺 说,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慰藉。主人横 无间……而岂世之务声气、矜标榜所可 擅长画梅。据载,马氏兄弟曾从南京移 香”,一是“抹红一点”,各臻其微。他 术风格也不尽一致,但他们都能求同存 溢的才华,豪爽的性格,热忱的态度,和 同日语哉!”不是过分之誉。 来老梅树十三棵,植于小玲珑山馆,一 们当然不只是画梅花,但汪士慎基本 异,兼容并蓄,切磋技艺,相濡以沫,一 他家丰富的藏书、幽雅的环境,使众多 也许是同乡的缘故吧(马家祖籍 时诗人皆有诗描述,汪的写梅,也许与 以花卉为主,高则花卉、人物、佛像、 扫文人相轻的旧习,结成了深厚的道义 的文化名人宾至如归。生活上的照顾固 安徽祁门,汪士慎为安徽歙县人),汪 此有关吧。高翔也以画梅著称。 山水俱有佳制。 之交。这中间,相交最久、过从最密的, 不必说,那种热烈而和谐的文化艺术气 士慎来扬州不久就作客马家,并长期 汪士慎和高翔的足迹,几乎遍及 汪士慎和高翔还精于篆刻,当时 要数汪士慎和高翔。打开汪的《巢林集》 氛,使每一个到这里来的人受到感染, 在这里生活,得到的照顾自然较“八 扬州的角角落落。他们联袂泛舟在瘦 与丁敬齐名,他们都为金农制过印, 和高的《西唐诗集》,两人赠答唱和之 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教益。当时在扬州 怪”其他人为多。汪士慎有别号“七峰 西湖的前身保障河,眺望今蜀冈观音 “无印不佳”。高翔与高凤翰、潘西凤、 多,所记踪迹之详,为他人集中所少见。 比他家富有的盐商多矣,奉承皇帝者有 居士”,据说就因为马家小玲珑山馆 山一带的隋宫故址;维舟在蜀冈之上 沈凤称为印中“四凤”,这在篆刻史上 真做到了“相交相爱垂垂老,朝夕过从 之,供自己挥霍者有之,一掷千金聊博 有个七峰草堂。 的铁佛寺(在今蜀冈茶场);宴饮在王 是值得深究的。 风雨中”(汪士慎《赠西唐五十初度》)。 一快者有之,当然也有商而不俗,关心 马氏兄弟与诸名士结有邗江吟 渔洋集众“修 ■”,唱出了“红桥飞跨 汪士慎中年以后双目渐至失明, 他们还有个共同之处,一生都比较单纯 文化的,但像马氏兄弟这样以扶持文化 社,金农、高翔、华 ■、陈撰、厉鹗、陈 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 但不废艺事,高翔对老友一直关切有 和平淡。也许正是这种如水的生活,如水 为己任,不吝金钱,长期不懈,乐此不 章、姚世钰、蔡嘉、朱冕等,都是吟社 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红桥;踏 加,其深情是十分感人的。 的友谊,倒酿出了更为深永的滋味。 疲,却是极难得的。杭世骏《道古堂文 中人,汪士■很快与他们结下友谊, 访过西北的田野和历史陈迹;登过纪 他们都是诗人。汪士慎生前刻有 谈到“扬州八怪”,几乎没有一个 集》中说“:半查(马曰璐号半查)兄弟不 经常一起,诗画交流。有记载的汪士 念李善注《文选》的“文选楼”。在小玲 《巢林集》;高翔生前编成《西唐诗 人不涉及马氏兄弟。他们或多或少的, 以俗学缮性,而志不求时名。清思窈渺, 慎雍正七年(1729)所绘竹石图,就是 珑山馆里拍案诵诗更是常事。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