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经济非均衡发展问题研究》.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国家 “八五”社会科学 基 金 课 题 研 究 成 果 中国经济非均衡 发 展 问题 研 究 胡乃武 杨瑞龙 主编 山西高校联合 出版社 撰 稿 人 (按章次为序) 胡乃武 主编,导论 邹正 方 第一、二、十二章 杨 瑞 龙 主编,第三、四、七章 张 志 刚 第五章 赵 睿 第六章 郑超 愚 第八章 王 辰 第九章 韦 伟 第十、十一章 王 绎频 第 十一章 导 论 社会主义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 经济的这种社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客观上要求国民经济按比例 地协调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 “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需要量相适 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 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 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 的。”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必须保持 社会供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即不仅应使社会总供给与社会 总需求保持平衡,而且应使社会供给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在数量 上保持平衡 (消费资料的供给量应与消费资料的需求量保持平衡, 生产资料的供给量应与生产资料的需求量保持平衡)。马克思关于 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条件的公式,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点。马克思的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I(c+v+m)= Ⅰ c+ Ⅱc,Ⅲ (c +v+m)= Ⅰ(v+m)+ Ⅱ (v+m )。前一公式表 明,社会对生产 资 料的供给应与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保持平衡。后一公式表明,社 会对消费资料的供给应与社会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保持平衡。马克 思 的社会 资本扩大再生产 的实现条件是: Ⅰ(c+v+m)=I c+ Ⅱ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68页。 c+ I△ c+ Ⅱ△ c ;Ⅱ (c+v+m)= I (v+△ v+m/x/x)+ Ⅱ (v+△ v+ m/x)。前一公式表明,社会对生产资料的供给应与社会对生产资料 的补偿需求和扩大生产的追加需求保持平衡;后一公式表明,社会 对消费资料 的供给应与社会对消费资料的原有需求和追加需求保 持平衡 。正因为社会供求 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是国民经济顺利 发展 的基本条件 ,所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管理足以 实现均衡发展为 目标的。 但是,实现上述均衡发展 目标,并不意味着各个产业部门是等 速度发展的。恰恰相反,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经常状况是,各个产 业部门总是有先有后、有快有慢地非均衡发展的。技术进步是加快 经济发展 的重要 因素 。在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技术进步条件 下进行扩大再生产,生产资料必然优先增长。这是列宁在 《论所谓 市场问题》一书中揭示的一条客观规律。列宁在该书中指出: “增长 最快 的是制造生产资料 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 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①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 中,由于农业是 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结合在一起的,受自然条 件的影响较大,它的增长速度往往慢于工业的增长速度。根据王积 业教授撰写的论文中提供的资料,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初期,农业与 工业增长速度之 比 (以农业增长速度为1)为1:3,工业化中期为 1:2~2.5,工业化后期为1:1.5。在现代化过程 中的一个较长时 期里,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快于第一产业,后来,第三产业的增长 速度又快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上述资料表明,非均衡增长也是 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我们在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中,为了保持 ① 《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71页。 一定时期内社会供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必须以遵循各产业 部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