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精锐文言句式
4、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何(以)…为,表反问的句式,为什么要…呢??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劝学》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 7“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之谓也:…说的就是?? 8????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不亦……乎:不……吗,难道不……吗? ?9????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 以为、以……为:以为、认为、把……当作、用(让、使)……做……。 ??10、唯才是举,唯利是图 ?唯……是:?“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只推举有才华人人;只图谋有利的东西。 11、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岂(宁)……哉(乎):难道……吗 12、??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鸿门宴》)?? ??与人刃我,宁自刃。(《鲁仲连传》)?? 与其……孰若……、与其……宁……???? 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 ? 13? 如太行、王屋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如……何” “奈……何” “若……何” ﹡省略介词 ——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以、自“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当这个介词结构做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略。 1、省介词“于”,如: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 2、省介词“以”,如: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3、另外,介词“自”也可以省略,如: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 ﹡省略兼语 ——“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如: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1 “……孰与……”、“……何如……”。这两种说法都是询问比较的结果,用法相同。??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 孰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择取舍。?? 2、日食饮得无衰乎? 《触龙说赵太后》 得无:该不会。表揣测的疑问词?? 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蒲松龄? 得无:该不会,?? 3、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同“欤”,语气词) 无乃…与?恐怕…吧?? “把……怎么样” “对……怎么办” 怎么对付(处置、安顿)…… * 现代汉语里,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如:我是中学生。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判断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这是典型格式。翻译为“……是……。”如: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 如: (1)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3、主语后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即“……,……也。”如: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4、 “……者也。” 如: (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5、“者”“也”全不用。即“……,……。”如: (1)刘备,天下枭雄。(2)桓楚亡人。 6、用动词“为”表判断,即“……为……。”如: (1)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7、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如: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梁父即楚将项燕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5)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8、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中也有,但出现较晚且少见。如: (1)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2)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1、“……为…… ”,如: (1)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为+动词”的基础上,谓语前加“所”,构成“为……所……”、“……为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教材鲁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题解题规律提炼汇总.pdf VIP
-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pptx VIP
- 22S521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检查井.docx VIP
- 外墙保温装饰一体板施工方案.docx VIP
- HD微机继电保护测试系统说明书.pdf.comp.pdf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Lesson99-100练习题.docx VIP
- 12S8排水工程图集.docx VIP
- DZ_T 0181-1997水文测井工作规范.pdf
- CJJ 143-2010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docx VIP
- 2024浮梁县教体系统“归雁计划”选调历年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