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文言复习: 理解常见实词与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08江苏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 听:准许??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 迫:逼近??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 壁:营垒??D. 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 度:考虑 D项“度”解释为常态,容度。《史记》选读中的《刺客列传》“群臣皆愕,尽失其度”。 (08北京卷)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欺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过法: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 A 欺负:欺诈负义(违背)。 (08江西卷)下列句中的“病” 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选B,与“郑人病之”同属意动用法,译为“以……为病”,即译为“对……感到担忧”。(A成为病态,动词;C 患病,动词;D使……成为病态,使动用法 ) (08广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愉快 C(A应为通‘‘赈”“赈济”;B应为“抓获、扣留、收监”;D应为“高兴地降服”) 最佳选项C项。“造”通过回忆,老师讲过“造访”(拜访)“造诣”(达到某种水平)等词,可见“造”有“往”“到”之意。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灵运因父祖之资,生业甚厚,奴僮既众,又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寻山涉岭,必造幽峻,严障千里,莫不备尽。登蹑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太守王琇惊骇,谓为山贼,徐知是灵运乃安。又要琇更进,琇不肯,灵运赠琇诗曰:“邦君难地险,诱客易山行。”在会稽亦多徒众。 (《宋书·谢灵运传》) 1.例句:必造幽峻 A.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史公治兵 ,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 D.顾民国肇造,变乱相乘 答案:C(都是造访,到,往之意。A项制造,作。B项“造化”是一个词,自然。D项“造”,建立。 ) 2.例句:又要琇更进 A.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B.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D.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答案:C(都同“邀”。A项,约;B项“要”,扼要地说,概括地说;D项,要挟。 3.例句:诱客易山行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由是贼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C.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别耳 D.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答案:A(都是改变之意。B项“易”与“险”相对,平;C项“易”,容易;D项“易”,交换。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考点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常见的意义和用法。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代词。 2.考查的18个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 若、所、为、焉、也、以、 因、于、与、则、者、之。 【虚词考点探究】 1、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 2、词量不大,但词频很高 3、意义虚化,但功能强大 4、古今形同,但差异巨大 着眼常见,突出重点 立足文中,考测理解 既考用法,又考意义 学考兼顾,注重迁移 不重思维,只重结果 须有重点 须分虚实 须熟例句 须善比较 须察语境 须有重点 考测频率高 古今差异大 中学教材有 自己不熟悉 平时常弄错 而、乎、何、其、且、所 为、焉、也、以、若、因 于、与、乃、则、者、之 而、乎、何、其、且、所 为、焉、也、以、若、因 于、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等数学无穷小量.ppt
- 高等数学微积分第一和第三节极限与连续.ppt
- 高等有机自由基简介.ppt
- 高等教育心理学专题4.ppt
- 高等数学多元函数微分法.doc
- 高等数学有理式的不定积分方法.ppt
- 高级中学高中数学必修2: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课件).ppt
- 高等有机化学-卤化反应.ppt
- 高考(全国卷)背诵内容.doc
- 高考(2017届)政治总复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新人教必修4(课件).ppt
- 小学心理剧课程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实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绿色物流运输工具生产线项目招商引资报告.docx
- 2023年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南河乡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 《声环境质量评价在噪声污染源识别与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学习过程监测与智能反馈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体育教学中羽毛球技能训练方法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文化传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路径探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的初中英语个性化学习场景构建与评价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3年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南河乡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家长进课堂课件教案模板.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