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昆虫生态学课件(5 种群生态)
第五章 数量与分布 第一节 种群数量调查 二、去除取样法 三、转化法、样方法 捕捉:黑光灯、性信息素、杨树枝把 为害特征法:果实蛀孔数目(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蛀螟等),叶片被食面积(常见夜蛾幼虫),玉米叶片排孔数(玉米螟),枯心率、白穗率(二化螟、三化螟、大螟),蜜露点染色法(蚜虫),特征声波的强度(蝉、储粮害虫),地面隧道数(蝼蛄)。 第二节、昆虫种群分布型(空间格局) 昆虫种群动态的基本模式 分布型及其判定(Taylor’s 幂法则) 当loga=0, b=1时,S2=m,种群在一定密度下随机分布; 当log a>0, b=1时, S2/m=a,种群在一切密度下均是聚集的,但聚集度不具有密度依赖性; 当log a>0, b>1时,S2/m=a×m(b-1),种群在一切密度下均是聚集的,且聚集度具有密度依赖性; 当log a<0, b<1时,密度越高种群分布越均匀。 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测定 第二节 种群参数 一、种群结构(性比和年龄组配) 第三节、昆虫种群生命表 一、昆虫生命表的模式 符号含义及计算方法 三、存活曲线 以龄期为横坐标,以各年龄存活率的对数lglx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可归纳为3类: 1)A型(凸型)人类、哺乳动物。 2)B型 B1型(阶梯型),如全变态昆虫; B2型(对角线型),如水螅等; B3型,爬行类、鸟类和啮齿类。 3)C型(凹型)鱼类、两栖类、海洋无脊椎动物和寄生虫。 存活曲线的类型 第一节 种群增长型 一、种群离散增长模型(差分方程): 1. 增长率不变;2. 增长率变化 二、种群连续性增长模型(微分方程): 1. 增长率不变;2.增长率随种群大小而变化。 (一)世代离散性生长模型 1年1代或1年只有1个繁殖季节的种群,设自然性比为1:1,种群无迁入和迁出现象。 Nt+1=R0 × Nt Nt:种群在t世代的数量; Nt+1: 种群在(t+1)世代的数量; R0:世代净生殖率(与有效雌虫数量和死亡率有关) 1、当R0恒定时 Nt=N0×R0t 2、当R0随种群密度变化时 种群的增长率λ是种群密度N的线性函数 设N0=10,Neq=100,B=0.018 设N0=10,Neq=100,B=0.025 设N0=10,Neq=100,B=0.03 讨论 0 B×Neq1: 种群平滑趋向平衡点; 1B×Neq2: 种群向平衡点逐渐减副的振荡; 2B×Neq2.57,连续无限周期性振荡; B×Neq2.57: 无规律地混乱波动。 世代重叠、生活史短、无特定繁殖期的昆虫种群。如蚜虫、红蜘蛛、蓟马等。 1,种群指数增长(“J”形生长曲线) 在无食物和生存空间限制的条件下,种群的繁殖速率恒定,可用微分方程表示: dN/dt: 种群瞬时数量变化 b、d: 瞬时出生率和死亡率 r=(b-d): 瞬时增长率(内禀增长率:种群固有的内在增长能力) 1、昆虫种群的J型生长曲线 2、昆虫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设参数r=0.2,K=1000,a=5 S曲线及三点法求K值 修正项(1-N/K)分析 如果N→0,(1-N/K) →1,这表示几乎全部空间尚未被利用,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能力能充分地实现,接近于指数式增长。 如果N→K,(1-N/K) →0,这表示几乎全部空间已被利用,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不能实现。 当N由0逐渐增加到K 值,(1-N/K) 由1 逐渐下降为 0,表示种群增长的“剩余空间”逐渐变小,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的可实现程度逐渐降低;并且,种群数量每增加一个个体,抑制定量1/K。 可将拥挤效应产生的抑制影响称为环境阻力。 适应条件 1、种群应具有稳定的年龄分布,事实上不同时间和空间种群年龄组配会发生变化,各年龄组配的生殖率和死亡率不同; 2、种群的增长是连续的 3、环境条件允许种群有一个最大值,即环境容量K; 4、每个体增长率与种群大小两者的变化呈线性关系; 5、种群密度的增加对其增长率的降低作用是瞬时的,不存在时滞效应; 6、种群无迁出迁入现象。 1、是两个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 2、是在实践领域中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 3、模型中的两个参数r、K是生物进化对策中的重要概念; 4、是TRIZ技术系统进化法则之一; 5、是生物体重增长曲线、智慧曲线等变化规律。 最大持续产量原理(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 Graham) 当N=K/2时,dN/dt最大,此时,d(K/2)/dt=rK/4。dN/dt是可供捕猎而不影响资源种群大小的“剩余生产”。 最大持续产量原理 实践意义 可利用性:按MSY策略捕猎前,首先要将未受人类利用的资源种群数量降低,才能使种群增长率提高,有持续产量; 相对稳定性:每一种群数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无卤阻燃电线电缆材料的应用介绍.ppt
-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ppt
-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基础(彭力).ppt
- 无线背景知识、频率分配、干扰.ppt
- 昆明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标准及编制.ppt
- 无线电技术导论之二电路基础知识2010.ppt
- 易思普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宽屏显示版本)140925.ppt
- 易泊车牌识别停车计费系统v4.0.ppt
- 普通物理 第八章 稳恒电流.ppt
- 普利司通轮胎基础知识培训教材1.ppt
- 2-红河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6.锡通项目2018年下半年工作会汇报材料(2018.7.9).docx
- 2018道路工程知识点汇总(新版).docx
- 附件3:月度生产例会安全汇报资料-站台门项目部.docx
- 附件2:广东建工集团2018年度科技成果汇总表.DOC
- 马武停车区、三汇停车区停车位管理系统,0#台账缺量.doc
- 攀成钢委办发〔2015〕19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与追究办法).doc
- 1-红河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第四工程分公司项目经济合同结算管理办法(修订).doc
- 厂站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