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焦作煤业集团中马村矿1号井90万吨/a矿井设计毕业论文
目 录
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
1.1 井田概况 1
1.1.1 交通位置 1
1.1.2 地形、地貌 1
1.1.3 地表水系 1
1.1.4 气象特征 2
1.1.5 地震情况 2
1.1.6 自然和生态环境概况 2
1.2 3
1.2.1 地层 3
1.2.2 构造 6
1.2.3 煤层 9
1.2.4 煤质 9
1.2.5 水文地质 10
1.2.6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13
1.2.7 井田勘查程度及开采条件评述 16
2 井田开拓 18
2.1 井田境界 18
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8
2.2.1 矿井地质资源量 18
2.2.2 矿井工业资源量 19
2.2.3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21
2.2.4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21
2.2.5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23
2.3 井田开拓方案比较 24
2.3.1 矿井开拓方式 24
2.3.2 矿井开拓方案比较 25
2.4 井筒 30
2.4.1 主井 30
2.4.2 副井 31
2.4.3 风井 33
2.5 井底车场及大巷 34
2.5.1 井底车场 34
2.5.2 设计基本参数 35
2.5.3 一些基本问题的确定 35
2.5.4 线路联接计算 36
2.5.5 轨道线路平面布置 39
2.5.6 通过能力计算 39
2.5.7 坡度 42
2.5.8 确定各井底车场硐室位置 42
3 大巷运输及设备 45
3.1 运输方式的选择 45
3.1.1 井下煤炭运输 45
3.1.2 井下辅助运输 45
3.2 矿车 46
3.3 运输设备选型 47
3.3.1 大巷煤炭运输设备选型 47
3.3.2 运输上山胶带输送机的选型 48
3.3.3 井下辅助运输设备选型 48
4 采区布置及装备 55
4.1 采煤方法 55
4.1.1 采区煤层开采条件 55
4.1.2 采煤方法选择 55
4.1.3 采煤工艺 55
4.2 采区布置 58
4.2.1 首采区数目和位置选择 58
4.2.2 首采区特征 58
4.2.3 采区巷道布置 60
4.2.4 采区车场和硐室布置 60
4.3 采掘设备选型 61
4.3.1 设备选型 61
4.3.2 劳动组织和循环作业 63
4.4 采区车场线路设计 65
4.4.1 采区中部车场线路布置 65
4.4.2 甩车场设计主要参数的选择 66
4.4.3 甩车场线路设计 68
5 通风和安全 71
5.1 概况 71
5.1.1 通风设计的基本依据 71
5.1.2 矿井通风系统要符合下列要求 71
5.1.3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71
5.2 矿井风量计算 72
5.2.1 采煤工作面实际需风量 72
5.2.2 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 74
5.2.3 峒室实际需风量 74
5.2.4 风速验算 75
5.3 矿井通风设备选型 76
5.3.1 计算原则 76
5.3.2 计算方法 76
5.3.3 计算矿井的总风阻及总等积孔 79
5.3.4 扇风机选型 80
5.3.5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 83
6 矿井建设工期 85
6.1 指标选取 85
6.2 关键线路 85
6.3 工期计算 86
致 谢 90
参 考 文 献 91
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1 井田概况
1.1.1 交通位置
中马村矿地处焦作煤田中部,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东北部8公里,行政隶属焦作市马村区待王镇管辖。本区煤矿铁路专用线与新(乡)焦(作)铁路在待王站接轨;矿区交通便利地理座标东经113°16′2″-113°22′11″,北纬35°15′37″-35°19′11″。交通位置详见图1-1。
图1-1
.00m,最低海拔标高位于矿区东南部边界3号拐点处,为111.00m,相对高差52.00m。有利于大气降水的迳流和排泄。
1.1.3 地表水系
本区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区内属山前冲、洪积缓倾斜平原,由北向南
逐渐下降,地面坡度相对较大,迳流条件较好,无常年性地表水体。区内中部山门河,发源于北部太行山区,以南北方向纵贯全区,河道宽70~200m,河深5~7m,河床坡度为2%,该河平时干涸无水,惟雨时有短暂洪流,但未曾出现过洪水溢出河岸现象,据1956年8月31日在白庄附近观测,其洪流量为5.83m3/s。
1.1.4 气象特征
据焦作市气象资料,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燥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阴雨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量594.40mm,日最大降雨量为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