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士兵的“红领巾”.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士兵的“红领巾”

宋代士兵戴着的“红领巾”是什么东西小时候喜欢看《三国演义》的连环画,更喜欢把里面骑马武将的样子临摹下来。那些画中,武将们高头大马威风凛凛,也都和当时的我一样,戴着红领巾,这让我倍感亲切。多年以后,我渐渐知道了小人书《三国演义》上画的是宋明的盔甲,也知道了三国时应该还没有马镫,更没有青龙偃月刀……而红领巾,基本是从宋朝才开始戴的。宋代士兵的红领巾从何而来?盔甲是冷兵器时代的核心在冷兵器时代,盔甲的重要不言自喻。中国在汉之前,基本使用皮甲,这是因为当时的刀剑多为青铜所制,虽然也出现过铜甲,但我觉得那应该是贵族礼仪之用,不足为凭。若真以当时青铜铸造工艺作甲,估计没人能穿得动还上战场,所以战场应该还是以皮甲为主。《考工记》里对当时制皮甲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可见,当时匠人们根据各类皮革硬度的不同,总结出了造甲所用块数的多少,犀牛皮较软,要用七片,而多层皮革合起来的甲最硬,造甲只用五片就可以了。汉朝建立以后,铁制武器普及,铁甲也逐渐成为主流。汉代的甲多为玄甲,就是像乌龟壳一样的甲,当时盔甲在肩膀位置开始出现盆领,整体形制比较简单。从出土复原来看,这个时期的甲很像一件小马夹,有的有披膊,有的没有。士兵的盔甲应该是简单的前后两片,而无披膊。头盔则更为简单,长型铁叶子扎成一圈就当作头盔了。当然,全覆盖帽型的头盔也有,也多用叶片编成,估计是军官的装备。头带甲叶盔,身穿长铁叶子扎成的玄甲,肩膀上有一圈护脖颈的盆领,骑在无镫的马上,手持长矛,腰挂环首刀。关公关老爷大致是这副样子“刺颜良万众之中”,然后下马抽出环首刀“斩其首还”的。宋军盔甲的形制已经制式化到了宋代,应该是中国最早将盔甲完全制式化的朝代,也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盔甲防护最严密的时期。之前的“两当铠”、“明光铠”,到此时,都已经成了过眼云烟。此时,周边游牧民族的崛起已经无法抵挡,他们也不再是汉唐时期“未教化”的蛮夷,而是有着比中原更先进科技的民族国家。从史籍记载中看,当时在中原汉人周边的民族,在冶炼技术等方面已超越中原,如所谓的“镔铁”,应即是大马士革钢,还有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记源自青羌的冷锻技术,以及用这种技术制造的“痦子甲”,都比当时的中原先进。这应该是由于许多从西亚和印度传来的新技术,首先被周边民族掌握了。在这样的形势面前,中原对兵器甲衣的制造技术也被迫进行了大幅的提高。按成书于北宋的《武经总要》,当时宋军盔甲的形制已经制式化,并且已经完全摆脱了五代之前盔甲由众多部件组合,一件一件披挂上身,最后以束甲绦捆扎结实,像只粽子的状态,而是制成完整一件“穿着”上身了。以《武经总要》中绘制的步人甲为例,当时一套盔甲分为三部分:头鍪顿项、身甲、披膊,穿着之后只需简单扎束即可,最大程度的避免了运动过后“盔歪甲斜”的情况,这可以从众多存世的宋画中求证。其实,以我看,宋代盔甲变化较大,有几个方面:一是护裆的雏形已经出现。这一变化大约来源于佛教“叶迦”的造型,加强了对下腹部的防护。二是头盔样式发生了变化。头盔变化也分几块:唐代夸张的“吹返”造型淡化、护颈的延长以及面具的使用。三是腿甲也有了加长。四是此时的盔甲已经完全抛弃玄甲的影响,甲叶也完全从方型大叶演变成了小叶的鱼鳞甲、山纹甲。五是采用整体形制。盔甲薄弱的结合部减少,防护更严密。总体而言,宋代盔甲较前代防护更加全面,当然,随之而来的,重量也大大增加了。宋代军队的盔甲样式宋代对军队的盔甲样式、甲叶多寡、重量、马具装等,都有了严格的规定,如《宋史·兵志》中记,南宋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曾规定士兵全装甲的总重量不得超过50斤,身甲甲叶数量为1825片,并对每个部位的甲叶数、重量以及每片甲叶的重量,都作了规定。由于宋代盔甲的防护前所未有的全面,甲叶数量也前所未有的多,重量也前所未有的大,这就要求对不同兵种的盔甲进行细化。以1186年宋乾道四年王琪进三色甲为例,分别有枪手甲、弓手甲、弩手甲三种。其中,枪手甲身甲叶片数为1610至1810片,重31到36斤左右,披膊甲叶1028片至1298片,重10斤到14 斤,头盔500至670片,重9到10斤。弓手弩手在古代部队中属特种部队,因此着甲较轻。三色甲中弓手身甲与枪手甲差不多,但披膊与头盔的叶片量却要少得多,大约为650片左右,重量也轻了许多。这种对不同兵种盔甲的细化规定,前代少有,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盔甲中对颈部防护的变化。从秦汉时期的盆领开始,盔甲对颈的防护一直是个难题,当时的头盔少有护颈,一般都使用盆领,但盆领若造得太小,作用有限,若做得太大,则影响视线,不利于作战。而颈部却一直是盔甲防护最薄弱之处,取敌首级毕竟就是要从此处下刀的啊。到了宋代,盔甲护颈加长加宽,对颈部的防护有了较多的考虑,也让头盔更加美观,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