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村银多金属矿田控矿规律探究及成矿预测.docVIP

呷村银多金属矿田控矿规律探究及成矿预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呷村银多金属矿田控矿规律探究及成矿预测

呷村银多金属矿田控矿规律探究及成矿预测摘 要:通过呷村银多金属矿田找矿评价研究的多次实践,着重探讨了古地理、构造、层位(岩性)三位一体的控矿规律。在研究矿田控矿规律的基础上,对呷村银多金属矿田进行了成矿预测。 关键词:呷村 控矿规律 找矿方向 成矿预测 成矿过程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089-02 1 矿田地质特征 呷村银多金属矿田位于四川省白玉县昌台区麻邛乡境内,东距白玉县城直线距离70km,矿区面积4.5km2。地理坐标:东经99°32′11″,北纬31°10′32″。 从区域大地构造位置来看,矿田位于中国西部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缘,松潘-甘孜印支地槽褶皱系西部的玉树-义敦优地槽褶皱带的中段。按板块构造观点,玉树-义敦优地槽褶皱带属岛弧带性质,是在二叠纪裂陷槽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中晚三叠世岛弧裂谷带,其东侧为甘孜-理塘俯冲带,西侧为中咱地块,从东到西构成完整的沟—弧—盆体系(见图1)。印支期随着古特提斯洋的关闭产生褶皱造山,再经历燕山、喜山期的改造而成为陆内造山带(见图2)。 呷村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是上三叠统图姆沟组(或呷村组)。主体构造为一向东陡倾、局部倒转的单斜层。断裂构造较发育,局部可见一些与断裂构造伴生的次级小褶皱,在矿体接触带附近因围岩含凝灰质较高而见一些具断裂构造性质的软弱带。矿区火山岩尤以爆发相之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是呷村银多金属矿床的矿源层和矿体的赋存层位。变质作用以区域浅变质为主,围岩蚀变表现有硅化、绢云母化、钡长石化及碳酸盐化等。 2 矿田成矿过程演化 结合野外的观察及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恢复呷村矿田的成矿演化过程为:上三叠时期,义敦岛弧带内侧断陷盆地发生海底火山喷流活动。含矿热液在喷出前沿火山岩筒上升,高温引起火山岩筒发生蚀变,形成强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蚀变岩带。同时,含矿热液在上升过程中,沿火山岩筒中的裂隙渗透运移(即热液柱),并在这些热液通道中以充填交代的形式成矿,形成脉状—网脉状矿化及石英脉。含矿火山热液冲破盖层喷出海底后,胶结了部分火山角砾,在火山口附近形成角砾状矿体。含矿火山热液一部分在角砾状矿体上部及两侧形成沉积成因的纹层状矿体,另一部分与盆地中海水混合形成成矿卤水池,成矿物质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析出并沉积形成块状硫化物矿体和喷气岩-化学沉积岩(见图3)。 成矿后,矿区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挤压活动,尤其是盆地东侧岛弧俯冲带向下俯冲,盆地西侧形成上冲的逆断层,导致盆地中的成矿沉积序列发生由西向东的倒转,并使整个沉积序列倒转后向西倾并向南侧伏,使原始下部火山岩筒(附近)部位的脉状、网脉状矿化带被挤压成与上部矿体平行的层状,并分布在矿区西侧,上部层状矿化位于东侧。后期的富银、铜矿液沿断裂裂隙运移,充填交代早期矿体。矿区总体呈现出现今的“西脉东层”、银铅锌铜矿体与独立铅锌矿体空间上紧密相连的矿化特征。(如图3) 3 呷村银多金属矿田控矿规律 呷村银多金属矿的形成主要受岩相古地理、构造和地层(岩性)地质条件制约,三者控矿作用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3.1?岩相古地理控矿规律 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来看,义敦岛弧发育在一个长期处于伸展状态下的薄陆壳之上,它们对义敦岛弧的空间轮廓和矿产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三叠世早期(即卡尼克早期)受区域断块运动的影响,在德格-乡城一带形成垒堑式海槽,在海槽内形成赠科、昌台、乡城等凹地,凹地所围限的封闭小海盆为一个“相对宁静”的的环境,有利于新生矿物的生成,形成矿源层。此外,海水和基底岩石为矿源层的初始富集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如重晶石中的硫来源于同期海水,部分铅由火山下伏地层,即基底岩石提供。随后矿源层上部沉积了碳酸盐岩和钙、泥、碳及凝灰质组成的海底泥岩,对矿液起着屏蔽作用。至此,呷村银多金属矿田的“生、储、盖”条件完全具备。由此可见,古地理条件控制着矿源层的形成,为含矿液的集中和沉淀提供良好的就位条件,一定古地理条件还影响岩性及岩石组合。 3.2?构造控矿规律 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来看,三叠世早期(即卡尼克早期)受区域断块运动的影响,在德格-乡城一带形成垒堑式海槽,在海槽内形成赠科、昌台、乡城等凹地。卡尼克晚期,特提期洋北支甘孜理塘海盆沿甘孜~理塘一线由东向西俯冲和消减,伴随洋壳和下地壳的部分融熔,在海槽凹地中喷发沉积了呷村组(或图姆沟组)基性和酸性的双峰式火山沉积岩系,并形成由火山锥组成的呷村火山—沉积围限的裂谷断陷热卤水盆地。在喜山期陆内碰撞-挤压阶段,由于呷村火山~沉积围限的裂谷断陷热卤水盆地东侧在伸展正断层作用下,岩层向下运动,西侧逆冲向上运动,同时北部被抬升,向南倾伏,使呷村-有热矿区现存的控矿构造格架,主体为一楔冲控矿构造模式。 由上述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