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二轮中国现代史课件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中国现代史;①中国由新民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1949-1956)
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③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
④两年徘徊时期 (1976-1978)
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时期 (1978--至今)
;一、过渡时期(1949-1956)
1.历史阶段:
1949-1952年: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
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起步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 形态)
政治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经济上: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国营经济、合作社 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3.含义:
①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②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过渡
4.实质和方向:社会主义社会
5.政治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共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7.主要矛盾:
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② 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8.实质问题:
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9.主要任务:
①政 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②经 济——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③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政治: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新政协会议和《共同纲领》
(2)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1)一届人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职能的变化
(3)《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对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的规定
;外交
1.新中国初期外交
(1)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2)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成就:第一次建交高潮,《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
2.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经济
1.一五计划
1)过渡时期总路线
情况:1953年毛泽东提出
意义: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党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一五计划
情况:1953-1957年
意义: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由此起步;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经济
2.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时间:1953-1956年
内容:
①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意义: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 有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生活
1.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1)物质生活:
国家实行粮食、食用油、棉花、棉布等物资的统购统销
2)习俗变迁:
取缔社会丑恶现象,荡涤封建糟粕制定《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社会风气发生根本的改变
2.交通工具:修建了宝成铁路
3.大众传媒:
《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
《光明日报》内容比较丰富;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必将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不能离开农业合作化而孤立地去进行的。个体农业难于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农业合作化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促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巩固工农联盟,就必须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共同富裕起来。
3、个体农民经常会出现贫富分化,使剥削关系重新出现。我党要领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实现共同富裕。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年);1.历史阶段:
开始探索:1956-1957年
出现偏差:1957-1960年
实行调整:1960-1966年
2.社会性质: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阶段特点:
中共党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而进行艰苦探索时期
4.探索问题:
①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和主要矛盾问题
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5.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 先进的工业国
6. 主要矛盾:
①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7:总体情况:
①探索、曲折、前进;
②两头较好,中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