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国时期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新国画展品成果显豁之缘由考
民国时期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新国画展品成果显豁之缘由考1929年第一次全国美展会专刊之一《美展特刊》透露,新国画展品在数量上是远远逊于传统绘画的。而1937年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专集·第二种——《现代书画集》显示,新国画在数量上已与传统绘画相抗衡,呈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原因何在?本文试图通过对两次美展期间具体的历史情境及社会文化情境的考察研究,揭示出其缘由所在,从而为再现两次美展期间中国画坛风气的变化,提供一个可供参证的角度。
在第二次全国美展中,采用外来技法的新国画表现相当突出,笔者认为主要以岭南画派与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的师生作品为主。不妨先从岭南画派的三位元老谈起。此次美展高剑父作品有《碧柳烟沉》、《随王》、《红棉白鸠》。简又文评《随王》:“以黄墨二色及工细之笔写一群蜜蜂——数达二百有奇——于分巢之后飞逐天际追随其蜂后,以纵横淡墨暗线表示飞行之态,如闻其声,如见其动,神奇之极,斯则创造写动力之新画法,无怪其翱翔艺苑而中西艺人咸为叹服也。”①陈树人作品有《紫云》、《黄龙潭秋色》、《秋色》三幅。其中《紫云》一幅,采用传统描写折枝花卉的“斜角式”,枝叶的长势基本上是向一边斜出,造成一种笔断而意不断的视觉效果。在空间处理上,遒劲细长的枝条将画面自然地分成四个大小不等的空间,极具音韵的节奏感。整个画面清秀高雅。《秋色》一幅,不但在构图上取得了视觉上的形式美,而且在笔墨、色彩的运用上也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萧萧秋风中的芦苇成熟的生命力,风格秀雅淡逸。此次美展还陈列展出了高奇峰的遗作《山水》、《鹰》和《狮》三幅,简又文以“高奇峰善画狮虎翎毛,此次有其遗作三精品,一山水、一狮、一鹰。高氏优点尤在渲染颜色之鲜妍与描写毛羽之工细”②评论之。
高剑父春睡画院的众多弟子大都有新国画出品,如黎雄才《珠江帆船》和《深山闻夜猿》二幅,“黎雄才之写山水最能得乃师之心法,如写珠江帆船一幅,是参合中西画法之结晶。至其《深山闻夜猿》一大轴则稍变作风,写猿戏于老松树上,全幅章法紧密,松树敷色苍苍,此其游日归来后,兼采用东洋画法之精心杰作也”。③方人定之《葡萄》,画一女坐于葡萄藤架下一棵枯树上,构图表现、线条皆得写实之妙境,可谓是融合中西画法之结晶。④此外,还有苏卧农之《潜修》、伍佩荣之《秋山采叶图》、周叔雅之《万壑松风》、叶永青之《烟囱》、黄哀鸿之《孔雀》、何炳光之《马头生云傍》、傅日东之《蜜恋花》、吴公虎之《玉洁冰清》、王文浩之《琶洲宵探》、方尘行之《暝色》、阮云光之《花鸟》、汤建猷之《春耕》、黎葛民之《竹溪飞雉》、李耀民(抚虹)之《江邨暮雪》、招恽堂之《山水》等。尽管在已经接触的史料中,迄今还没有发现郑淡然、司徒奇的作品,但据简又文的描述⑤,他们两位都有新国画作品参展。
高奇峰的弟子也都有新国画出品,容漱石《双鸠晓梦》、何漆园《萧萧挂冷枝》、赵少昂《晓来微雨焦花紫》、黄少强《蓬门两绣妇》、叶少秉《碧潭漾月》、《野塘清趣》与《濠乐》,周一峰《寒鸦》、张坤仪《风妒红花却倒吹》。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风妒红花却倒吹》有当时的党政要人王世杰和于右任的题词,足见新国画影响之大。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众多岭南画派画家的作品外,徐悲鸿、高剑父等任教的中央大学美术系师生的作品也趋向于新国画一途,如徐悲鸿《村歌》与《人物》、陈之佛《雪雉图》、陈枫《松下吟声》、朱成淦《莆阳远望》、程本新《鹦鹉》、阮思琴《风雨满秋林》、张志熙《松鸟》、顾汝螺《野塘秋露重》和《残荷》、郑克会《葡萄》、梁世德《双鸡》、虞觉放《无愁老少年》等。高剑父及其同仁(如赵少昂、黄少强)等任教的广州市立美专学校的学生的作品也是趋于新国画之途。如文若瑜《山水》、戴巧莲《山水》、黎志强《山水》、彭济涉《詹林雅集》、汤瓊英《山水》;鲍少游及其“丽精画院”的弟子们也有新国画出品,如鲍少游《月明松籁起涛声》和《洞庭湖月》二幅,方守宏《菊圃双鸡》、鲍月娴《花卉》、曾丽卿《孔雀泉石》等。
第二次全国美展新国画成果如此显豁,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首先是两次美展期间引人注目的折衷主义思潮使然。
严复所译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到20世纪30年代已经深入青年知识分子的心中。伴随一批批既谙传统绘画基础,又悉西画的学子留学归来,西洋画也得以大量传入。用中国画采用西洋绘画的美术手段和方法,产生一种通俗易懂的艺术语言来描述急剧动荡的时代命运与变化,不失为一种趋于平衡和理性的选择。尽管1929 年第一次全国美展期间,对新国画不乏一些指责与贬抑⑥,但与此同时,众多艺术家、评论家对之持宽容、理解的态度。姜丹书在《中国建筑进化谈》一文中,以中国建筑进化过程中的中西建筑模式的调和折中的实例为依据,来强调整个艺术中西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马孟容在《现代国画之派别及趋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