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鲁迅作品局限
浅谈鲁迅作品局限摘要:在鲁迅生活的时代,鲁迅小说深刻的思想和杰出的艺术感染力深深震撼了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使得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站在了一个无人企及的巅峰。但是对于先生一生倾心关注并欲启蒙的中国农民来说,鲁迅却仅仅是一个传说,确切说,他们之间是有着很深的隔阂的。这种隔阂不仅贯穿了整个中国现代,而且延续到了当代,即便是今天,也仍然有相当数量高中生认为鲁迅的作品难懂,这是鲁迅无法绕过的局限。鲁迅的局限是二重的:一是时代和历史强加于中国百姓的局限;二是鲁迅先生源自传统、所处时代和自身经历的局限。我们在此解读鲁迅的局限,不是为了颠覆鲁迅的功绩和他的历史地位。解读鲁迅的局限,需要我们重温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文学和文艺的大众化方向坚持下去。怎样把思想性、深刻性、战斗性和通俗性、生动性、艺术性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恐怕是对一切作家的巨大挑战,即便是被尊为新文学旗手和奠基人的鲁迅也不免有其力不能逮的窘迫。
关键词:鲁迅;小说;局限;毛泽东;语言
笔者一直是鲁迅先生虔诚的崇拜者,在2005年之前也从未想过鲁迅会有什么局限。2005年春夏之交,笔者与一位网友在网上聊天时,表达了自己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但那位网友却冷静地说:“鲁迅也该有局限,应是他那一时代的局限。”
鲁迅有局限吗?如果有,他的局限是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问题在笔者的脑海里回旋着。现在重提旧问目的有二:一则寄望于专家学者的破疑解惑;二则是把自己的一点思考所得呈现出来,以期有兴趣的专家学者予以批判或指正。
一
“鲁迅在创作《呐喊》的时期,大多数创作家对于农村和城市劳动者的生活很疏远,对于全般的社会现象不注意,他们最感兴味的还是恋爱,而且个人主义的享乐的倾向也很显然。而鲁迅的创作则重点描写了他熟悉的中国当时农村的生活和农民群众,同时他以不同于常人的眼光,专注于觉醒后的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和精神变化轨迹。”[1]鲁迅一生倾心关注于中国农民的命运悲欢,寄希望于农民的觉醒,愤慨于传统制度和文化对农民的压迫和精神虐杀,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鲁迅对中国农民一往情深,恨不能剖己之心煮之,刮己之油熬之,以奉之于中国农民,以期滋养中国农民之精神,急切地期望他们觉醒、振作,但是中国农民对鲁迅却有很深的隔阂。如果不是知识阶层的大力宣扬和鼓吹,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鲁迅,甚至会有人认为鲁迅是妖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民才逐渐地知道了鲁迅是民族英雄,鲁迅的骨头最硬,从不向敌人屈服(当然,这还是得益于毛泽东的大力鼓吹和宣扬),也朦胧地知道了阿Q和他的精神胜利法,但精神胜利法究竟蕴含着什么意味,他们恐怕十之八九不知道,即便在今天已经受过一些教育的农民恐怕也仍如此。这不能不说是鲁迅的一大失败,或者说是他的一大局限。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笔者认为问题首先仍是出在鲁迅先生所竭力否定的那个不把“人”当“人”的传统制度和文化体系。那个制度和体系,剥夺了大多数人受教育的权利,农民被奴、被受压迫、被剥削显得天经地义。他们目不识丁,民主、科学、自由、人权对于他们而言,就像是老母猪下了头牛犊子一样,荒唐、陌生、新奇、可笑。客观公正地讲,那一时代的中国农民不仅精神麻木、灵魂萎顿,而且在见识上是浅薄的,甚至是无知的。而鲁迅在其渊博的知识和丰厚的学养基础上所作的苦苦思考,不仅意味深远,而且内涵深刻,其丰富性、暗示性、象征性、深刻性是中国老百姓百思而难得其解的,真正读过鲁迅作品的中国农民并没有几个人。
由此看来鲁迅的局限是时代的局限。但即便如此,鲁迅先生仍负有自己不可推却的责任。先生毕生反对封建文化,而且是最彻底的反抗,但先生自己却受了传统文化极深的熏陶。如果不是,他就不会对传统文化如此知根知底,进行全面的深刻的剖析和批判。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白话创作小说的人,是对现代文学的大众化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着彪炳功勋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语言凝炼、精辟、深刻;但由于古典文学和古代文化的深刻影响,他凝炼精辟的白话文又有不少文言的尾巴;又由于受西方文学和苏联文学及其留日经历的影响,鲁迅小说语言还掺杂着东洋和西方的表述结构或方式。这使其语言与老百姓日常的口语和白话拉开了距离。实事求是地讲,先生的白话小说对于大众来说仍是难读难懂的,由此在不经意间造成了他与深爱的农民兄弟之间深深的隔膜。
我们在此究责鲁迅先生确实有点残酷。他是那么深情地关注着农民,那么真诚地爱着农民;但事实却是,这些可怜、可悲、可怨、可怒的农民兄弟却未能感受到鲁迅先生那火一样的激情和海一样的深情。先生一生写了众多脍炙知识分子之口的经典悲剧,它们无疑是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一笔丰厚的财富,但它们对于鲁迅先生要唤醒的农民而言未尝不是天书。
那么中国老百姓是不是确实愚昧到不可开化的境地呢?其实也不尽然,三十年代,茅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