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米纹枯病及大斑病发病规律
玉米纹枯病及大斑病发病规律玉米纹枯病在我国一些玉米产区发病日趋严重。而农民往往忽视对该病害的防治。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而玉米大斑病是由突脐蠕孢属引起的。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
一、玉米纹枯病的发病规律
1、发病症状
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鞘、叶片、茎秆和果穗。最初多由基部叶鞘发病,从下而上逐步扩展。典型症状为在叶片、叶鞘或苞叶上形成不规则的云纹状病斑。边缘呈深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包围叶片和叶鞘直至干枯。茎秆受害后期组织松软解体,植株极易倒伏,而果穗受害时常造成腐烂,使果穗秃顶,粒重下降,影响玉米品质和产量。环境湿度大时。病斑上可见白色菌丝体,病部组织内或叶鞘与茎秆间常产生褐色不规则的颗粒状菌核,菌核成熟后极易掉落至田间,越冬后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2、发病规律
玉米纹枯病以遗留在土壤中和病株上的菌丝和菌核越冬,越冬后仍能存活,成为翌年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来源,越冬菌核萌发,长出菌丝侵染叶鞘,病、健叶片和叶鞘相互搭接造成再侵染。该病从玉米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危害高峰期在玉米籽粒形成至灌浆期。生长后期植株老健。病菌不易侵入。病情趋于稳定。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利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但目前生产上尚无对玉米纹枯病免疫的品种,高抗纹枯病的品种也较少。但选用早熟、耐病、高产的玉米良种,同样条件可降低病情。
(2)适期播种。实践证明,播期越早,玉米纹枯病发病越早,病情越严重,产量损失越大。因此,应适当晚播,尽可能避免病害的发生高峰期与雨季相遇。
(3)人工防治。清除遗留在田间的病株,并深翻土地,将带有菌核和病残株的表土层翻压在活土以下,以消灭越冬菌源,减少初侵染源;在玉米心叶期和心叶末期及时剥除病叶鞘及叶片,减少再侵染源。
(4)化学防治。防治玉米纹枯病较好的化学药剂有井冈霉素、禾枯灵、甲托、多菌灵、宝穗、粉锈宁、退菌特、拌种双等。其中以井冈霉素的防治效果最好。另外,用0.4%的消病健苗粉对玉米种子进行拌种处理。播后80 d防效达81.8%。且具有增产的效果。在防治时期方面。井冈霉素防治该病的适期应掌握在病害进入盛发期前,受害叶鞘位不超过第8叶叶鞘时。在施药方法上,在发病初期,用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3 kg/hm2拌入过筛灭菌细土300 kg/hm2,点入玉米喇叭口内。此法防效高,且药效持续时间长。
二、玉米大斑病的发病规律
1、发病症状
玉米大斑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可能发病,但在自然条件下,苗期很少发病,到玉米生长中后期,特别是抽穗以后。危害加重。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苞叶和叶鞘。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叶片上形成大型的梭状病斑。病斑初期为灰绿色或水浸状的小斑点,几天后病斑沿叶脉迅速扩大。病斑的大小、形状、颜色及反应因品种抗病性不同而不同。植株感病后先从底部叶片表现症状,逐渐向上扩展蔓延。病斑呈青灰色梭形大斑,边缘界限不明显。病斑多时常相互连接成不规则形,长度可达50~60 cm。病害流行年份可使叶片迅速青枯,植株早死,导致玉米雌穗秃尖,籽粒发黑,千粒重下降,其产量和品质都会受到影响。
2、发病条件
(1)不良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玉米大斑病多发生于温度较低、气候冷凉、湿度较大的地区。
(2)不适当的耕作栽培制度
玉米大斑病菌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株上或以菌丝潜伏在病残体组织内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来源。近年来,许多农户收获玉米后,就将秸秆弃于田中,或收获秸秆,将秸桩和病叶留于田中,致使大量的病残株遗留田(土)中。为病害的发生提拱了基础条件。
玉米连作地发病重,轮作地发病轻,间作套种的玉米比单作的发病轻。合理的间作套种能改变田间小气候,利于通风透光,降低行间湿度,有利于玉米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晚播发病重,玉米生长后期抗病力下降,又遇雨季,所以生长后期比前期病重。育苗移栽玉米,由于植株矮,生长健壮,生育期提前,因而比同期直播玉米发病轻。密植玉米田间湿度大,比稀植玉米发病重。肥沃地病轻,瘠薄地病重。追肥病轻,不追肥病重。离村边或玉米秸秆垛近的和地势低洼的玉米地发病重。
3、防治对策
根据病情,先摘除植株基部黄叶、病叶,减少再次侵染菌源,增强通风透光度,然后喷施杀菌剂。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威5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威75%百菌清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 d喷1次,连用2~3次。
(作者单位:156303黑龙江省建三江管局大兴农场)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中建EPC项目商务策划管理要点105页.pptx VIP
- 初中语法中考习题含答案——被动语态习题.docx VIP
- TP4057单节锂电充电芯片.pdf VIP
- 2025年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恶性肿瘤运动康复指南》-公示稿.pdf
- 日语综合教程册十课仮面の思想.ppt VIP
- 2023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法律法规》学霸笔记.docx VIP
- 2025年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钢箱梁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评审版).doc VIP
- 2025年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