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妊娠期妇女护理.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型H1N1流感妊娠期妇女护理

甲型H1N1流感妊娠期妇女护理甲型H1N1流感(甲流)是一种由新型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病情进展迅速。妊娠妇女作为甲流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更应引起重视。据卫生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甲流死亡病例中孕妇占13.7%[1]。护理评估是以科学的评估框架作为依托,克服护士收集资料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有效地规范评估范围,正确引导护士的诊断思路,是护士作出正确诊断结论的前提[2]。2009年5月—2010年1月,我院共收治15例甲流妊娠期妇女,现将护理评估和干预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甲流妊娠期妇女15例,年龄19~40岁,平均(29±5)岁。其中初次妊娠5例,经产10例,孕期14+2~39+5周。15例患者中1例为轻症病例,12例为重症病例,2例为危重症病例。肥胖者2例(BMI分别为31、33)。15例患者均按照卫生部颁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3版)》[3]的标准进行诊断。 入院后所有患者的治疗措施主要有:① 口服奥司他韦(达菲,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剂量为75 mg,2次/d,肥胖者加至150 mg,2次/d,疗程为5 d。其中4例患者治疗5 d后咽拭子甲流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弱阳性,改奥司他韦75 mg,1次/d,续用2 d后咽拭子甲流病毒核酸检测阴性。② 口服清开灵颗粒3 g,3次/d。③ 对高热病例给予退热治疗。④ 纠正电解质紊乱并进行护肝、营养心肌等对症支持治疗。⑤ 合并肺炎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⑥ 对有基础疾病者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防止其他器官损害。 咽拭子甲流病毒核酸检测3~12 d转阴,平均(5.3±2.2)d。所有患者出院时胸部CT显示炎性反应较原来明显吸收好转,无死亡病例。1例危重症患者住院41 d治愈出院,其余14例住院3~16 d,平均(8±4)d。 2 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2.1 护理评估 2.1.1 流行病学史 15例患者中1例有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病史,1例有支气管哮喘病史,1例为脂肪肝。4例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甲流确诊病例接触史,其余患者接触史不详。10例为温州籍,5例为外来务工者。所有患者均否认甲流疫苗接种史。 2.1.2 临床特点 15例患者均有发热,14例患者出现咳嗽,12例患者有咳痰症状。此外,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症状多见,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鼻塞、流涕等呼吸道卡他症状少见。13例患者咽部充血,9例扁桃体肿大,12例患者呼吸音增粗,8例闻及湿性啰音,2例闻及哮鸣音。 2.1.3 实验室检查 ① 病原学检查:15例患者咽拭子甲流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 ② 血常规:15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升高6例(10.5×109/L~25.2×109/L),白细胞计数降低3例(3.5×109/L~3.8×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9例(0.75~0.91),淋巴细胞比例降低10例(0.05~0.19);血红蛋白下降13例(97~111 g/L),14例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升高(10.5~350.8 mg/L);12例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23.0~86.0 mm/h)。 ③ 生化检查:谷丙转氨酶(ALT)升高7例(51~92 U/L),谷草转氨酶(AST)升高6例(61~135 U/L);白蛋白下降13例(19.9~33.6 g/L),肾功能均正常;肌酸激酶(CK)升高3例(175~254 U/L),乳酸脱氢酶(LDH)升高8例(253~628 U/L)。 ④ 胸部影像学检查:12例患者胸片或胸部CT显示有单侧/双侧肺下叶或中叶或多叶点状或小片状渗出影,2例单叶浸润,10例多叶浸润。治疗3~5 d后复查胸片显示炎性反应吸收,2例患者胸部CT显示肺部病变加重,经抗真菌治疗后好转。有1例孕妇为保胎,未及时加用抗菌药物,致肺部病灶扩散,后经积极抗炎治疗后好转。 ⑤ 心电图:3例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1例窦性心律不齐,1例不完全型右束支传导阻滞,其余患者均为窦性心率。 2.1.4 并发症与合并症 2例危重症患者均合并有Ⅰ型呼吸衰竭,其中1例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其余患者中有1例合并重度子痫、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 2.2 护理措施 2.2.1 病情观察 根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体温变化,15例患者体温38.0℃~39.5 ℃,平均(38.8±0.6)℃,其中1例危重症患者发热持续25 d,其余患者发热持续时间为1~10 d,平均(4±3)d;根据患者体温情况给予相应的降温措施,指导患者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防止劳累,病房通风,多饮水,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等变化,每日注意数胎动次数,如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务人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