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情墨趣闲庭步淋漓丹青隐易谷.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笔情墨趣闲庭步淋漓丹青隐易谷

笔情墨趣闲庭步淋漓丹青隐易谷阳平康先生1948年生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号易谷、枕石,多年来屡获各类大奖,声播海内外。现为(國际)中國美术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西华书画院院长。 久闻平康先生是云南首屈一指的在诗、书、画、印,甚至瓷、杂、石、雕等鉴赏领域都颇有造诣的通才艺术家,一直无缘识荆,深以为憾。2012年3月14日,借此次采访之机会,竟能与先生长谈,先生之平易近人和艺术修养,令人更为赞叹。 少小勤学艺,多才兼备 阳平康先生13岁开始学习诗、书、画,15岁写出自己第一首古体诗,学、练不辍,至今逾半个世纪,功力深厚,留下了2000多首古体诗,更有感悟诗被谱曲传唱: “艺海无边感悟多, 小舟未可具风波。 纵然拾得真我归, 有情无己也奈何。 人寰茫茫是非稠, 阴阳演化势未休。 尚得心境如山静, 也应红尘少人愁。” 而除了这些之外,先生还在瓷、杂、石、雕等鉴赏领域建树颇丰,在云南收藏界享有声望。2005年以来,云南多次举行民间鉴宝活动,先生作为书画组主要鉴定专家,几乎每次都亲身参与书画的鉴定活动,用他广博的知识,细心为藏友们鉴别藏品。这对先生来说,不仅是工作,更是兴趣、爱好和享受。 中國传统艺术讲究“书画一家”,先生非常推崇的宋末元初著名书法家赵孟烦曾自题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中國画源远流长,脉络清晰,内涵极为丰富。不仅包括传统各种神乎其技的绘画技法,还融合了书法、诗词,乃至天文、地质、哲学等各个领域。“这也是中國画作和西方画作的区别之一”,先生说,“中國画作和西方画作区别很大,虽然同属艺术范畴,但是西方人学中國画,学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深入下去,就是因为没有办法深入理解中國画的艺术内涵。学习中國画,必须懂中國的书法、诗词等传统文化,尤其是书法,必须有一定的造诣。”但是,令人叹息的是,现在兼通书法、绘画、诗词等中國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家,太少,太少了。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先生孜孜以求,刻苦研习中國传统艺术,数十年如一日,未尝废离,终有所成。“艺术的学习,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数十年的苦学积累,才可能有一点成就,”先生笑着谦虚地解释,“就像金字塔一样,需要庞大坚实的塔基,才能支撑起光辉的塔尖,而这塔基正是一点点的学习和积累。” 师古不泥古,自成一家 先生擅长观察和思考,而后提炼和升华,注重从平凡生活中挖掘素材,创作出大量为人赞叹的艺术作品,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很受大众乃至國际友人的喜爱和青睐。 其实,早在1994年,先生盛年时期,作品就获得海峡两岸书画大赛银奖,被聘为國际文人画家联谊会理事,而在1996年获得澳门中國水墨画篆刻展特优奖,在2000年更被台湾國宝画院和台湾中國美术家协会聘任为教授和研究委员,随后的2003年,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也慕名聘任先生为高级名誉院士和高级书画师,最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先生被联合國教科文卫组织授予“首批有特殊贡献专家金色勋章”,影响遍及海内外。 先生非常推崇八大山人等艺术大家,潜心研习过八大山人、石涛、担当、吴昌硕、黄宾虹和齐白石等大师名家。先生尤其推崇陈子庄这位被誉为“中國的梵高”的艺术大师,如今每每提到他,先生还是一脸的倾慕。 陈子庄先生绘画追求简致的笔法和笔意,运笔设色朴实无华,格调清新,超凡脱俗而且意境高远。而平康先生在学习这些艺术大师画艺风格之外,更是以其独到的技艺,融合诗、书、画、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家。 先生经常说,艺术创作最忌雷同,一定要走出一条创新路,有自己的脉络。 “齐白石、吴昌硕艺术大师不可多得,这么多年能出现一个就够了。”齐白石先生也曾经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先生强调,“模仿别人的容易,形成自己的风格难。想要形成自己风格体系,一定要有广博的学识,文学和艺术的积累,最后才能走上自己的路。沿袭古人不难,打破别人的束缚,走出一条自己的路难,而我本人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几十年。” 先生的书法,骨力强劲,格调优美,自有其气韵;绘画则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生机盎然,颇有灵气;篆刻则匠心独运,方寸之间,浑然天成,尽显大家风范…… 谈及如何才能达到崇高的艺术境界,先生认为需要有两个条件。首先是天分,一定要有那一份悟性和天赋,这样才能,才有兴趣,有能力在艺术之路上坚持走下去;二是勤奋,天道酬勤,终成正果,艺术家的成就非一日之功,想要有所成就必须勤学苦练,不怕辛苦困难,很多人穷毕生之力才有些许成就。 而先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屡屡斩获國内外各项大奖,其中金奖六次、银奖二次、铜奖四次、优秀奖五次……个中因由恐怕与此两个条件有莫大的关系。 衣锦早还乡,心系故里 先生早年移居昆明,之后先生的影响遍及海内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