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科版九年级上《滑轮》教学反思
苏科版九年级上《滑轮》教学反思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很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并且在这方面的研究上花了很多精力.这次承担了区公开课《滑轮》,又更加深入地研究了这节课.有很多的心得体会.
首先就是如何合理高效地安排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在以往的教学中,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我们常常采取教师演示的方法.这次的课,我们打算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在第一堂试讲课讲完以后,我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真的有待提高.
我们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学生不会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尤其是动滑轮.这是我在课前没有预料到的.在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不是动滑轮穿线错误、就是钩码不停地掉落.要将探究活动有序开展起来似乎很难.课后我进行了思索,怎样把探究活动有效开展起来呢?看来得先手把手教会学生组装滑轮.因此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在组装定滑轮动滑轮时,先固定什么?然后绳子从滑轮的什么部位穿过?并且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一起想办法、动脑筋.比如动滑轮:先固定什么?学生答:绳子.我就演示固定绳子的一端.问:接下来绳子如何穿?学生答:从滑轮底部穿过.我就演示这一动作,在演示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发现动滑轮容易侧翻.我问:如何让动滑轮不容易侧翻?学生答:在动滑轮下方挂上重物.很顺利地解决了动滑轮组装问题,为探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赢得了时间.可见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细致的引导是学生成功完成分组实验的重要保证.
在探究活动中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学生探究活动次数很多.细数了一下有如下探究:①学生组装定滑轮、动滑轮.②探究定滑轮拉力方向改变,拉力大小如何变化.③探究动滑轮是否省力.④探究动滑轮是否省距离.⑤探究动滑轮拉力方向改变,拉力大小如何变化.⑥探究动滑轮是否省力.⑦探究动滑轮是否省距离.这么7个探究活动穿插在一堂课中,这堂课就显得太过饱满,内容过多.因此,对探究活动的整合很重要.经过思考后我去掉了第一个探究活动,通过教师指导把组装滑轮的方法贯彻下去.第二个探究活动也去掉了,我打算通过对定滑轮实质的分析,将“拉力方向改变,拉力大小不变”这一知识点突破.第四个探究活动比较简单,实际学生可以通过动态图片分析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把探究活动的重点放在“探究动滑轮的特点”上.而定滑轮的探究活动只进行“探究定滑轮是否省力”这一个.这样既精简了探究活动的次数,也突出了动滑轮这一重点.
探究活动中遇到的第三个问题是:学生在探究“动滑轮是否省距离”时,学生有点手足无措.要比较两个距离,必须要看4个点,物体移动时起点和终点,手在拉绳时起点和终点.我们在制作分组实验时,放置了米尺,但刻度太繁杂,学生容易眼花缭乱.我们就把刻度尺没有刻度的那一面用黑色记号笔每隔10 cm划一道横线,规定物体移动的举例为10 cm,学生观察绳子自由端移动的举例.这样减去了学生两道计算的过程,加快了实验速度,让实验现象更简洁、明了.优化了实验.
探究活动遇到的第四个问题是:实验数据不理想.在探究定滑轮是否省力这个活动中,用弹簧测力计倒着校零后测出的拉力总是小于物体的重力.可能是校零后,有的学生拉弹簧测力计的挂环,而有些同学是拉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实际上第二种拉法可以不用倒着校零,用手拉着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外壳的重力已经被手的摩擦力抵消了作用.因此,要指导学生准确地拉着挂环,实验数据才接近准确值.
探究活动遇到的第五个问题是:探究动滑轮是否省力时.是比较拉力和钩码重力,还是比较拉力和钩码、动滑轮总重?这两种比较方法各有优点.如果比较拉力和钩码、动滑轮总重,那么F=G总/2这样的结论很明显,而且科学的物理规律很显而易见.而前一种比较“拉力与钩码重力”这种方式似乎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为本节课我们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重物是我们的初衷.从学生的接受程度来看,第一种比较方法在课堂上理解起来比较简单.而第二种比较方法可以在第二课时上教师再演示一下,把知识延伸下去.
其次,如何突破“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这一难点.我们使用了这样一种教师演示教具,来清楚的表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这是一个木制滑轮,轮的部分分为1、2、3三部分,这三部分内部用木质插销相连,亦可以分开.在演示滑轮实质的过程中,除去1、3两部分,然后仍然像滑轮一样,绕线、悬挂重物.学生很容易看到滑轮就是变形的杠杆.并对杠杆上的支点、动力、阻力的位置,以及力臂的大小了解清楚.也潜移默化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再次,在这节课中,如何设置情境,引入滑轮的概念.
通常我们会采取这样的小活动引入实验:就是请两位力气较大的男同学抓住两根木棒,拉开一定距离,在木棒上来回缠绕绳子,然后一位力气很小的女生就可以很轻松将两位男同学拉拢.这个实验效果不错,省力的现象显而易见,但是其实两根木棒是变了形的滑轮,学生不能直接从视觉上判断出木棒就是滑轮,要从这个实验引入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老板邀你一起 推开美沃财富之窗.doc
- 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野生可食植物调查及发展方向研究.doc
- 考场作文典型病例及其研究.doc
- 考察抗日英雄杨靖宇及日本当局第一次交锋.doc
- 考虑管理者风险偏好盈余管理博弈研究.doc
- 考试焦虑中学生特质应对方式研究.doc
- 考试系统在铁路行车组织课程中应用.doc
- 耐光色牢度快速测试条件参数探究.doc
- 耐心对待平等沟通.doc
- 耐心细致 巧妙应对 提高职业高中英语教学质量.doc
- wr_workbench_performance_profiler_users_guide_3.3程序员指南技术文档.pdf
- vxbus_device_driver_developers_guide_6.9程序员指南技术文档.pdf
- wr_media_lib_ddk_programmers_guide_5.3程序员指南技术文档.pdf
- SYSBIOS (TI-RTOS Kernel) v6.46_操作说明手册.pdf
- sprz334h_操作说明手册.pdf
- C66x多核共享内存控制器 (MSMC) 用户指南_操作说明手册.pdf
- KeyStone Architecture Chip Interrupt Controller (CIC) User Guide操作说明手册.pdf
- Guidelines when porting NDK to different PHYs操作说明手册.pdf
- UART_操作说明手册.pdf
- Arraymic_Userguide_v1.1_操作说明手册.pdf
最近下载
- 栏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doc
- 2024北京一零一中初二(下)期中物理及答案.docx
- 跨学科实践活动09+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教学课件+设计(人教版2024).pptx VIP
-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试题附解析答案.pptx VIP
-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清单80条PPT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pptx VIP
- 外研社新一代大学英语(基础篇)综合教程B2U4 iExplore 2.pptx VIP
- 3-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中英对白剧本.pdf VIP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必背1000题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计算小达人3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pptx
-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xls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