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每个孩子沐浴在科学教育阳光中
让每个孩子沐浴在科学教育阳光中吴江市实验小学是江苏省首批实验小学,百年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积淀了厚实的文化底蕴。学校积极参与教育科学实验,20年来坚持开展科技教育创新实践,铸造科技教育特色校园,使科技的种子在每个学生的心中萌芽、生长,让每个孩子沐浴在科学教育的阳光中。
一、科技教育“环境化”——让每一个地方都凸显科技的魅力
路径一:解密生活,思考对接。生活化的科技环境让学生们感受到科技就在身边,触手可及。学校从学生熟识的生活中寻找布设科技环境的元素,如“巧手园地”中展示的水表、电表,不停转动的指针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晓晓水族馆”是学生们最熟悉的地方,但在熟悉的环境中也蕴藏着新奇的风景,一位低年级的学生无意间用小手触摸了各个鱼缸的缸壁后惊奇地发现,鱼缸里的水温竟然是不同的,于是,一群小朋友追随而来,“我们学校鱼缸里养的鱼,需要不同的水温”这个科学大发现被悄然传播开……徜徉在校园的每个角落,生活中的小细节、小问题、小现象被放大,被展现,吸引着学生去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路径二:触摸历史,智慧丰盈。“百科全书上墙式”的科技发展史展板,虽然在静默中滋润着学生们的科技嫩芽,但对他们生性好动、不受拘束、喜欢质疑、敢于探索等科学素养的发展却缺乏生动的感召。只有参与其中,学生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在以“展示、揭示、启示”为目的的“启智厅”里,布设的电磁铁、手摇发电机、小孔成像器、船模实验池等玩模专供学生摸摸玩玩。听听摆摆,拆拆装装。这些以揭示科学原理为主的玩模,既向学生展示了电话、印刷机、照相机、电子原器件等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也提供了“玩”的实物,让他们拥有一个模拟科学家勤奋工作,探索科学奥秘的场所,使他们深刻地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快乐。
路径三:思索未来,梦想飞跃。一堵墙面,稍作改变,就成了一排曲尺形的“人文墙”,三面墙分别雕刻着竹简、白纸和计算机键盘,简约之中折射着厚重,学生伫足其前,感受到书写工具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与腾飞,激发了学生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并改善未来生活的兴趣与决心。校园中心矗立的“金钥匙”雕塑。雕刻着当今世界未解之谜,从远古到现代,从天文到地理,从植物到动物……这把“金钥匙”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启迪与激励,寓意着我们将开启科技之门。“阳光雨露”在学校众多雕塑中并不起眼,这是一颗得到雨露甘霖滋润的幼苗在蓬勃生长;仔细端详,你会发现,这恰是校园建筑落水管的巧妙设计,学生们从中能感受到思考的力量和科学的成果。
二、科技教育“课程化”——让每一个课堂都焕发探究的活力
路径一:在优化中重构,变文本为人本。我们将培养目标定位于“探究品格”,梳理并设计了“细致观察、质疑问难、合作竞争、认真倾听、积极反思、实事求是”六个方面,分散到六个年级。在细化的课程目标基础上。我们对科学教材进行增删、调整和开发,逐渐形成校本精品课程。如《电路》单元,最后一课增加了嵌入式评价“点亮蜗居”,学生在对模拟房间进行电路设计与电路安装后,不仅切身体会到了电工师傅工作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在观察了小灯泡的结构后,学生们对爱迪生发明灯丝的过程充满兴趣,教师因此开发了“我们的小灯丝”,引导学生用各种材料进行尝试,当学生发现了自制灯丝发热发光时的那种欣喜时,他们便获得了快乐和幸福体验。
路径二:在转变中拓展,变单一为厚重。课程拓展是以拓延课程内涵,拓宽课程外延为目的进行的课程开发,我们通过与综合实践活动打通、与其他课程整合、与学校主题活动融合等方式进行。近几年的科技节活动,我校以科学课程一个单元的内容为主题进行设计与开发,形成系列。如《动物的生命周期》以养蚕为载体,揭示各种动物的生命周期。我们拓展编写了校本教材《蚕的一生》,组织学生养蚕。学生们进行了“谁的蚕宝宝养得大”的养殖比赛,学会了预防和消除蚕病,让蚕宝宝吐平板丝,制作缫丝工具等。
路径三:在规范中超越,变经验为思辨。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有丰富的校本教育资源,我们从规范人手,从目标建构、教材编写、课程实施三方面开展扎实的实践探索,先后开发了以“探寻百年历史”为主的文化类校本课程:以“挖掘景点内涵”为主的环境类校本课程:以“展示特色活动”为主的活动类校本课程,这不仅从时间纬度上融入了学校百年发展历史,还从空间纬度上整合了校园科技环境,涵盖了校园特色活动,更真切地贴近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口头探究”为“行动探究”,实现了校本教材内容和形式上的超越。如结合校史编写的《闪光的校园》,以“探寻学校百年印迹”为主,通过对百年纪念碑、百年老树胡秃子、金钥匙雕塑、百年校史室等的探索,层层揭开了学校百年帷幕。
三、科技教育“活动化”——让每一个活动都激发生命的潜力
路径一:“系统化”,在实践中生成、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