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命体征观察与护理课件
生命体征观察与护理 新密市中医院 ICU 宋晓慧 什么是生命体征 什么是生命体征 通过对生命体征的观察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情况,为诊断、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体核温度 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特点:高、稳定、不易测量。 体表温度 皮肤温度 较低,易测量,易受影响 临床所指的体温是平均体核温度。 一、 体温的形成 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而产生 产热与散热 产热 产热过程:化学方式 产热器官:肝脏和骨骼肌 散热 散热过程:物理方式 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3、体温的调节 自主性(生理性)体温调节 温度感受器 体温调节中枢 行为性体温调节 通常意义上的体温调节指前者 体温调节 体温生理变动:不超过0.5-1℃ 昼夜:清晨2-6时最低,下午13-18时最高 年龄:儿童成年人老年人 性别:女性男性,平均高0.3℃ 饮食:饥饿、禁食时↓,进食后↑ 运动:骨骼肌紧张并强烈收缩,产热增加体温升高 药物影响:麻醉药物,体温下降 情绪:情绪激动、精神紧张↑ (一)体温过高:又称发热,是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4、常见热型 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连 接,就构成了体温曲线,各种体温曲 线的形状称为热型。 热型分类:稽留热、弛张热、 间歇热、不规则热 发热病人的护理要点 (二)体温过低 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体温过低。 判断标准:体温低于35 ℃ 原因: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良、药物中毒、重症疾病。 产热减少:重度营养不良、极度衰竭、内分泌疾病:如甲低等。 散热过多:低温环境、皮肤异常、低温麻醉 (二)体温过低 体温过低患者的护理 环境温度:合适温度,24-26℃,避免对流冷空气 保暖措施:保暖、热饮,防止体热散失,提高机体体温 加强监测:观察生命体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同时注意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病因治疗:去除低温过低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积极指导:心理护理 三、体温的测量 体温计的种类 体温计的种类 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 体温计的消毒 消毒液浸泡30min ,取出后用冷开水冲洗,擦干后放入清洁容器中备用。 体温计的检查法 水银柱甩至35℃以下;在40℃以下的水中测试 时间:3min后取出检视; 标准:误差在0.2℃以上不能使用 体温的测量方法 体温的测量方法 体温的测量方法 测量体温注意事项 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呼吸困难者不宜测口温 如有进食、冷热敷,间隔30’再测 咬破体温表:清除玻璃碎屑,口服蛋清、牛奶,摄 入粗纤维食物 腋窝疾患、出汗较多、肩关节受伤、过度消瘦,不宜测腋温 测量体温注意事项 洗澡、腋部做冷热敷,间隔30min再测 直肠肛门疾患、手术、腹泻、心肌梗塞病人不宜测肛温 坐浴,灌肠后间隔30min 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相符时,应做监测 甩体温计用腕部力量,不能触及他物,以防撞碎 脉搏观察与护理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动脉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动脉内的压力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导致动脉管壁产生有节律的搏动,简称脉搏(pulse)。 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节律异常 间歇脉:二联律、三联律 较正常延长的间歇(代偿间歇),称间歇脉。每个正常搏动后跟一次提早搏动 (期前收缩)称二联律, 每2个后跟一次提早搏动称三联律 脉搏短绌 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为脉搏短绌。心率不规则、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强弱异常 洪脉:脉搏强而大。见于高热、甲亢等。 细脉:脉搏弱而小。见于心功能不全、大出血等 交替脉:节律正常,强弱交替出现。左心衰竭的重要体征。 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由左心室排血量减少所致。 脉搏消失:严重休克;多发性大动脉炎(无脉病 三、脉搏的测量 评估 30min内无剧烈活动、情绪波动 患者有无偏瘫、功能障碍 实施 测量部位 最常用--桡动脉 病人手掌向下,测量者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在桡动脉上,勿用拇指。一般患者用中等压力,测30s×2 脉搏微弱触不清时,听心率 1min 脉搏短绌:两人同时计数心率和脉搏一分钟,由数心率者发起或停口令 ? 测量脉搏注意事项 测脉搏时病人如有剧烈活动,应先休息15-30分钟再测; 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博动易与病人脉博相混淆;指压不能过大过小,大小适中;压力太大,阻断脉搏搏动,压力太小感觉不到脉搏搏动。 脉博短绌者须两人同时测量操作,听心率者指示起停,计时1分钟.记录方式为心率/脉率 异常脉搏应测量1分钟,脉搏细弱难以触诊时,应心脏听诊,部位可选择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理赔调查步骤概述已知信息资料的分析判断课件.ppt
- 理性的光辉1巨人的时代PPT课件.ppt
- 瑰丽的名胜古迹课件.ppt
- 瓦斯地质学课件.pptx
- 瓦楞纸板纸箱课件.ppt
- 瓷器基本知识_瓷彩课件.doc
- 瓦楞纸箱设计BKM课件.ppt
- 瓦楞纸板的柔性印刷详解课件.ppt
- 瓷柱、瓷瓶配线技术交底课件.doc
- 瓦楞饺的制作上课课件.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