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人金克木 小学文凭杂学大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人金克木 小学文凭杂学大师

通人金克木 小学文凭杂学大师学生章启群曾请教如何学习佛学,金克木沉思了一会儿,说:“还是读全藏,把大藏经读一遍。”章问要多少年,他说十年。由此可知,金克木仅仅在佛学一道上就下了至少十年的工夫 民国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因为那时即使是自学成才的人,也有机会施展才华,执教大学课堂。钱穆只上过私塾,沈从文也仅是小学学历,但胡适能力荐他到大学教书。今年8月14日迎来百年诞辰的金克木先生,也是这样一位奇才,他学贯古今、博通中西,却只上过一年的中学。后来他在北大任教后,填写简历时,在学历一栏上填的依旧是“安徽寿县第一小学毕业”。 在图书馆上“大学” 金克木祖籍安徽寿县,1912年生于江西,其父是皓首穷经的老秀才,直到50多岁才当上县官,但是没过多久,就赶上辛亥革命,丢了官职。金克木就在此时降生,因此从没享受过一天安逸的生活。 金克木只读了一年中学,就因家贫而辍学。为了养家,他16岁到18岁曾在当地小学任教。1931年,19岁的金克木来到北平。当时他想上大学,但没有中学文凭显然是不行的。有老乡告诉他,可以先到中学里的高中三年级插班,弄个高中毕业文凭。然而囊空如洗的金克木,上学对他来说实在太奢侈了。就在这时,他发现了终身的“良师益友”——图书馆。 北平市立图书馆是金克木遇上的第一位“良师益友”。此后,金克木天天来此借书,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作家们的书一本本地读。他隔着玻璃窗,看书架上那套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的书名。他用笨法子,一本本地挨着借看。 图书馆不仅为金克木提供了精神食粮,还让他在北平的苦寒季节有了一个去处。金克木后来回忆说,图书馆“冬天生一座大火炉,室内如春。我几乎是天天去,上午、下午坐在里面看书,大开眼界,补上了许多常识,见识了许多在家乡小学中闻名而不能见面的大学者大文人的名著。如果没有这所图书馆,我真不知道怎么能度过那飞雪漫天的冬季和风沙卷地的春天,怎么能打开那真正是无穷宝藏的知识宝库的大门。” 1935年,与金克木一同旁听过法语课的沙鸥从北大毕业,随即被北大图书馆馆长严文郁请去当了阅览股股长,这位朋友知道金克木当时没有工作,穷困潦倒,就推荐金克木到北大,当上了北大图书馆的职员。金克木在那里负责借书还书,所以他有机会看到北大学生和老师们的“借书条”,他由借书人的书目按图索骥,知道了什么书“畅销”,什么书“滞销”。 每当“毕业季”来临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大四的学生来争相借书。因为他们写论文的需要,所以借的书大都是与某一方面内容相关的。金克木通过这些学生的书单,就能比较容易地知道了各个专题的重要书籍。 金克木回忆说,曾有“一位神气有点落拓的穿旧长袍的老先生”前来借书,借书单上写的都是些古书名,署名则是一位鼎鼎大名的教授。金克木悄悄地把这些书名硬记下来,有了空隙,便去找这些书来看。金克木当时好奇的是,“这些书有什么奥妙值得他远道来借,这些互不相干的书之间有什么关系,对他正在校注的那部古书有什么用处。经过亲见原书,又得到书库中人指点,我增加了一点对古书和版本的常识……”由此也可知,他没有说出姓名的这位大教授,应当不是在北大执教的。 大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那里的读者大都是具有一定知识水准的老师或学生。他们见只是一个小职员的金克木如此好学,也就常常指点他一些读书门径。后来成为历史学家,且与金克木同为“燕园四老”之一的邓广铭,当时是北大历史系四年级的学生,他就主动与金克木交朋友,成为金克木“学术道路的最初指路人”。因此在金克木看来,北大图书馆“那不到一年的时间却是我学得最多的一段。” 现学现卖的外语奇才 早年在图书馆看书时,金克木阅读量不断扩大,曾涉猎一些西方的哲学名著,比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引论》等,但是那些中译本常常让人不知所云。出于对知识的渴望。金克木“下决心学外国文,倒要看看外国人怎么说话作文,怎么思考,是不是有另一种头脑,中国人懂不了”。 以外语闻名的大师级人物很多,如:辜鸿铭、陈寅恪、钱锺书、季羡林等,金克木也是其中之一。金克木对语言的兴趣是持续终身的,他精通梵语、巴利语、印地语、乌尔都语、世界语,以及英语、法语、德语等多国语言,后来还学会了拉丁文,日语也不错。正如金克木自己说的那样,他“从小到老学语言,一种又一种,兴致不衰”。有关金克木学外语的轶闻,就有不少。 金克木离开北大图书馆后,曾在香港《立报》当过一段时间的国际新闻编辑,后来又去了湖南。他在找工作时,正赶上湖南大学招聘法语教师。有一个故事说,校领导早听说金氏通晓多种外语,理所当然地以为金克木也会法语,当即就发了聘书。而实际上,金克木当时还真就不懂法语。只是他正衣食无着,也就顾不了那么多,索性边教边学。他拿来课本,抓紧时间自学,确保比学生领先五到十课,这就可以教了。几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