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监管新规定对中小商业银行影响及对策.doc

银行业监管新规定对中小商业银行影响及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银行业监管新规定对中小商业银行影响及对策

银行业监管新规定对中小商业银行影响及对策内容摘要:中国银监会根据巴塞尔协议Ⅱ和Ⅲ的基本框架,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些列的银行业监管新规。文章从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比率及拨备比率四个方面介绍了监管新规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监管新规的中国特色及其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后从提升风险管控意识、调整经营战略、加强资本管理及制定资本补充机制等方面提出中小商业银行实施监管新规的对策。 关键词:监管新规 巴塞尔协议Ⅱ和Ⅲ 中小商业银行 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迅速出台了新的全球银行业监管框架—巴塞尔协议Ⅲ。中国银监会积极跟进巴塞尔协议Ⅲ的研究,并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先后出台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等新的监管规则,被称之为中国版的巴塞尔协议Ⅲ。随着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其在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维护地区金融稳定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了解监管新规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明确监管新规的中国特色,以及了解监管新规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对确保中小商业银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国银行业监管新规的框架 中国银监会根据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实际,本着巴塞尔协议Ⅱ和Ⅲ同步推进,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统筹考虑的原则,制定了包括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比率及拨备比率四大监管工具的监管新规。 监管新规秉承了巴塞尔协议以资本监管为核心的监管原则,要求商业银行持有的资本应与其承担的风险及其风险管理水平相匹配。商业银行应该持有的资本数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根据监管新规设定的方法计算得到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应持有的资本;二是监管机构根据对商业银行风险状况和风险管理水平的监督检查所提出的额外资本要求,即第二支柱资本要求。第一部分的资本要求就是“资本充足率”水平,监管新规设定了三个层次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指标:第一层次为最低资本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5%、6%和8%;第二层次为储备资本要求和逆周期资本要求,包括2.5%的储备资本要求和0-2.5%的逆周期资本要求;第三层次为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为1%。新标准实施后,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11.5%和10.5%,与国内现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大型银行11.5%、中小银行10%)基本一致。 杠杆率是商业银行持有的一级资本扣除规定的项目后,与商业银行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的比率。监管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并表和未并表的杠杆率都不能低于4%。杠杆率监管指标与具体资产的风险无关,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银行从事大量表外资产交易引发风险,特别是复杂衍生品投资所带来的风险。此次金融危机暴露出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品等表外金融创新产品会给银行和金融体系带来巨大风险,但是资本充足率无法有效衡量这些风险,因而巴塞尔协议Ⅲ出台了杠杆率监管指标。我国银监会吸收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和国际监管改革成果,引入杠杆率监管指标,并把标准提高至4%(巴塞尔协议Ⅲ的标准为3%)。 银监会在保留流动性比例、存贷比以及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口率、客户存款集中度以及同业负债集中度等多个流动性风险监管和监测指标的基础上,引入巴塞尔协议Ⅲ中规定的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进行监测,其中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均不得低于100%。同时,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多情景、多方法、多币种和多时间跨度的流动性风险内部监控指标体系。 监管新规引入了巴塞尔协议Ⅲ中没有的拨备率指标,强化贷款损失准备监管。首先,建立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监管标准,贷款拨备率原则上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原则上按两者孰高的方法确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其次,建立动态调整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监管部门将根据经济发展不同阶段、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质量差异和盈利状况的不同,对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进行动态化和差异化调整。从风险管理理论角度看,贷款损失拨备与资本共同构成了银行吸收损失的两大途径。其中资本用于吸收非预期损失,而贷款损失拨备用于吸收预期损失。在现行的监管体系中,常用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监测银行的贷款损失拨备情况,这两个指标都与贷款五级分类有关,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贷款拨备率基于贷款余额考核贷款损失拨备情况,不涉及不良贷款的分类问题,回避了监管者对银行贷款分类是否准确的评估问题。同时,其基于所有贷款计提拨备的特点具有较强的逆周期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供选择的逆周期性监管指标。在经济上行时期,贷款总额较多但表现出来的不良贷款较少,贷款拨备比率监管指标的实施可以使银行在经济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