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经济大潮中土家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
论经济大潮中土家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摘要:土家族是居住在我国内陆武陵山区的少数民族,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个地区保存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被人们称为“历史文化冰箱”。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转移,土家人的经济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经济生活蒸蒸日上的同时,古老的民族文化却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丰富多彩的土家民俗文化的基本情况的研究,以及探索在经济大开发形势下如何保护开发利用土家民族文化,希望使珍贵的民族文化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民族文化 土家 经济 保护 可持续发展
1、引言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中国的少数民族有五十五个,大半在边疆,其中人口达百万以上而又都不在边疆的,只有一个民族,就是土家族。
土家族在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中位居第六,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毗连地带的武陵山地区。聚居地境内高山延绵,河流众多,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对于这个民族的族源,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土家族的先民是古代巴人的后裔。
2、土家民族文化的基本情况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土家人形成了憨厚朴实、勤劳坚韧、古道热肠的山民性格和气质,他们创造了属于本民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他们的建筑、语言、歌舞、服饰、美食、舞蹈等等无不散发着民族血缘的风致和神韵。
2.1 土家民居
土家的民居非常有特色,大多数是干栏式建筑,吊脚楼就是干栏式建筑典型的代表。《旧唐书》称土家居住地“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虱蝮蛇”。吊脚楼就是为了避开瘴气毒蛇,保持通风干燥,依山而建的土家民居。吊脚可以适应山坡地形的变化,不仅安稳实用,而且不用大面积开垦山石,减少对森林植被的破坏。楼一般有二到三层,一层养牲口储藏粪便,二层住人,三层还可堆放粮食杂物。屋檐和踩楼悬空部分正好解决了玉米、辣椒、大蒜等农产品的悬挂和存放,既实用又美观。吊脚楼装饰古朴,飞檐翘角,木窗的窗格上还有万字格、喜字格等美丽的图案,透光透风,造型典雅。吊脚楼集建筑、绘画、雕刻于一体,是土家多种传统艺术的集合体。
2.2 土家语言
除了优美的民歌,土家族的先人们还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但由于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很多都没有书面记载,这些语言就成了具有极高价值的“活化石”。土家族的语言最早出现在清代的一些文献上,那时并不称作“土家语”,以“土语”“土人语言”来称呼。“改土归流”(清代雍正年间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后,土家族地区被归入统一的行政管理,他们的“奇风异俗”才引起了“流官”的注意,文献中才大量记录了土家地区的风土人情,其中就包括土家语。《永顺府志》有这样的记载,“土人云:衣服为体亚,晒衣服为体亚洒,拿扇子为拿切,扇扇子为拿切牙……”。
渝鄂湘黔边许多地名至今还沿用了土家语的命名,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先前土家语使用的地区是广泛的。
2.3 土家宗教信仰
复杂封闭的自然环境,相对贫困的经济和较为宽松的人文环境,使土家人相信万物有灵,他们崇拜白虎,认为白虎是祖先的化身。有些地区建有祭祀的庙宇,川东、鄂西一带土家族家里还安有白虎神位,以及现在土家小孩都兴戴虎头帽穿虎头鞋就是土家白虎崇拜最好的证明。
我们说武陵山一带具有神秘的色彩。除了上面提到的敬奉鬼神,另外一方面就是敬畏巫。巫本来是原始氏族社会中主持祭祀的酋长,后来脱离政务成为祭坛的祭司,俗称“巫师”,也叫“土老司”“梯玛”,后来巫师被人们神化了,人们非常迷信他们,因为据称巫师肉体虽为凡身,但灵魂能超凡脱俗,往来于人间和鬼神两个世界。还说巫师在施法术的时候,可以使自己变为飞禽走兽、山川草木,可以使人刀枪不入,甚至撒豆成兵。他们呼风唤雨、捉精降妖、治病招魂,总之非常神秘。
传闻是否可信有待考证,但至少绝大部分巫师在施法的时候穿巫服戴巫帽甚至面具,手持“法杖”“宝刀”等法器,配合锣鼓敲打,念着诗一样的咒语,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场面本身就相当神奇,不能不给这种职业增添神秘和神圣之感。其实我们撇去巫师身上宗教迷信的色彩,发现他们不过就是集氏族首领、歌手、舞者、医生及神话故事大王等身份于一体的普通人。
2.4 土家礼俗之“哭嫁”“歌丧”
在土家民俗文化中最为奇特的无疑是“哭嫁”与“歌丧”。喜气洋洋的婚礼上,土家姑娘却要不可理喻地哭泣。出家姑娘在结婚前一个月或八个月就开始“哭嫁”,距婚期越近,哭得越多,村寨里的姑娘们伯娘们都要来陪哭。哭的内容有“哭爹娘”“哭祖宗”“哭兄嫂”“哭姐妹”“哭上轿”甚至“哭媒人”等。“哭嫁”述说着他们难以割舍的亲情,比如著名的《十哭歌》中从一哭妈二哭爹一直哭到哥嫂弟兄和自己;“哭嫁”是对男尊女卑思想的控诉,比如“男子是个贵重客,女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