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及社会优先性问题浅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个人及社会优先性问题浅议

个人及社会优先性问题浅议目的论伦理学强调道德的工具性,主张道德起源于现实社会需求,以边沁和密尔的功利主义思想为典型代表;义务论伦理学则强调道德本身的目的性,主张道德是由先验因素所决定,以康德的道德律思想为主要代表。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前者主张社会整体的优先性,即为了社会最大功利可以将个人作为手段甚至牺牲掉个人的价值;而后者则倾向于个人的优先性,认为人只能作为目的而不能成为手段,即便为了集体的最大功利也不能抹杀个人的特有价值。两种思想遵从不同的伦理学理路,各有侧重和偏颇。本文试图通过对张华救老农和“小悦悦”事件的反思,具体展示出两种伦理思想之间的矛盾,揭示出社会正在经历的某些变化,以期引起对个人与社会优先性问题的深入思考。 一、功利主义的限度:个人价值何在 1982年7月11日,西安康复路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像往常一样热闹。突然,从附近传来呼救声。在一个老旧厕所后边,69岁的掏粪老汉魏志德在三米多深的化粪池里工作时,被有毒沼气熏到,跌入粪池。恰好路过此处的张华赶到现场时,魏志德已经俯卧在粪水里,只有头发露在外面,好心人李正学正要下去救人。张华一把拉住他说:“你年龄大,我下去。”他沿着竹梯下到粪池,一手抓紧梯子,一手从一米外拽过老汉,抱在腰间,向着粪池上的人群喊:“快放绳子,人还活着……”话音未落,浓烈的沼气也把张华熏倒了。“扑通”一声,他同老汉一起跌入粪水之中。当群众把张华救出来送进医院时,他因严重中毒窒息时间过长,年轻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牺牲时年仅24岁。张华牺牲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党委作出决定,给张华同志记一等功,批准他为革命烈士、优秀共产党员;解放军总后勤部党委作出向张华同志学习的决定;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共陕西省委、西安市委等党政领导机关和群众团体,也先后发出向张华同志学习的通知和号召。1982年他被中央军委追授“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第四军医大学给他追记一等功,追为革命烈士。 就在张华舍身救人的事迹广为传播,张华本人也被授予烈士称号并成为全国大学生学习的榜样的时候,一场围绕着张华的争论在全国大学生中展开。张华的牺牲引爆了一场举国上下的大讨论:一边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一边是掏粪的老农,大学生为救老农而死值不值得?对此,全国各大报刊,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报道和评论。一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大讨论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 事件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之初,“文革”动乱刚刚平息。我们的社会还在延续着之前绝对的集体主义、整体主义价值观,典型的舆论导向是“个人是社会机器中的小螺丝”,“每个人都要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任何与集体主义精神相悖的观念行为都难免遭到批判,任何与集体主义精神相符的观念行为都被大力弘扬。个人的价值和空间被压缩到最小,甚至成为完全被漠视。这种价值观倡导对每个人尤其是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于有时候为了集体的一点点利益,个人可以付出一切乃至牺牲生命。张华救老农的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类似的事件在那个年代可以说屡见不鲜,如知识青年金训华的事例。1969年,上海知青金训华前往黑龙江省农村插队落户,被分配到离张华家乡不远的逊克县逊河公社双河大队,8月15日下午,暴发特大山洪,金训华为抢救国家物资——两根电线杆,奋不顾身跳进滔滔江水,牺牲了。全国掀起了向金训华学习的热潮。连环画《毛主席的好战士——金训华的英雄故事》热销一时。 笔者认为,张华救老农等类似事件的产生与上世纪的舆论导向与集体主义价值宣传有着莫大关联,而这种价值宣传和舆论导向实则是一种典型的规则功利主义思想。集体主义价值观在那个时代已经成为判断行为正误的准则,它强调个人对他人的付出、社会的奉献,而把个人的获取与价值成就贴上不道德的标签。这种价值倡导固然能够促成社会整体的发展和功利的最大化,然而其中的个人就像沙入大海、湮没无闻。 张华为救掏粪老农而牺牲的事件之所以能够引发全国大讨论,正说明了那个时代极端化、片面化的价值宣传是违背人道主义精神的。社会归根结底是由个人组成,社会的功利目标最终要落实在个人功利的实现上。以张华救老农事件为例,社会集体对见义勇为精神的倡导固然重要,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合社会整体功利最大化目标的。然而生命的价值从来都不在于等价交换,每一个生命的价值是平等的。从个人伦理的角度来看,每个生命的价值就在于生命本身,而不分贵贱,不分三六九等。张华的事例也告诉我们国家的财产可以再创造,但是一个生命失去了就不能再回来。因此单纯强调社会的优先性实则是对人道主义和个人价值的抹杀。 现在看来,正是在张华救老农值不值得的辩论中,中国人对个人价值的观念才重新认真地得到审视。那场讨论是在“文革”多年强调集体功利而不尊重个体价值后的一个反拨,因为它多少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