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暑63例患者院前急救中西医护理体会
中暑63例患者院前急救中西医护理体会摘要:中暑是高温环境下或受到烈日暴晒,引起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过度丧失,从而导致代谢失常而发病。通过我院的院前急救的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共收至63例中暑患者院前急救。做好院前急救,给予及时有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抢救,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暑 院前急救 护理 针刺疗法 刮痧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35-02
1 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9年4月—2011年4月院前共救治63例中暑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8例。最小的2岁,最大的88岁,平均年龄38.5岁。其中先兆中暑有32例,轻症中暑有21例,重症中暑有9例。在现场立即给予及时、有效中西医接合治疗,其中有12例康复,其他51例患者病情有所缓解,接回医院治疗。
2 护理
2.1 急救护理。对中暑者,首先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或静卧。继之口服凉盐水或凉含盐饮料。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静脉补给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钾。维持重要器官的功能、预防并发症。
2.1.1 先兆中暑与轻症中暑患者的救护,首先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平卧,解开衣服,用冷水擦拭皮肤,以达到清洁皮肤,扩张血管,以利皮肤散热的目的。及时给予淡盐水、清凉饮料或口服藿香正水等,也可涂清凉油在太阳穴、风池、合谷等穴位。也可采取中医的刮痧疗法,用磁汤匙或硬币,或大衣扣,蘸菜油,用光滑的边缘,在所选定部位多次向一个方向刮动,直至皮肤潮红或紫红色,有的见条条痧痕,或见累累斑点。切勿刮破皮肤,如一刮即见深紫色或起水疱,为病重之兆,宜多刮几处。刮痧所选定的部位:头部、颈部、背部、胸部、四肢。血容量不足者酌情补给葡萄糖盐水并加氯化钾滴注等。
2.1.2 中、重度中暑患者的救护。
2.1.2.1 物理降温:除了采取上面措施以外,在患者高热时给与冰袋冷敷头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动脉处。并在上述部位给与酒精擦拭,边擦拭边按摩皮肤,扩张血管加速散热,当液温降至37.5—38℃时,暂停降温。同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如体温再上升,应继续进行物理降温。
2.1.2.2 药物降温:柴胡针剂2—4ml肌肉注射或安痛定2ml肌肉注射,或冬眠灵(氯丙嗪)有调节体温中枢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消耗,是协助物理降温的常用药物。剂量25—50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1—2h.或肌肉注射安定10mg。用药过程中应观察血压、体温,血压下降时(收缩压下降90mmHg)应减慢滴速或停药。如已补足液体时仍处于低血压,(应选择使用重酒石酸间羟胺、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或其他受体兴奋剂。
2.1.2.3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防止休克,对热痉挛者,在补足液体的情况下,如仍出现阵发性肌肉痉挛和疼痛,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脉缓慢滴注。对热痉挛者,应快速、大量补充5%葡萄糖生理盐水、代血浆等扩溶。
2.1.2.4 对症治疗:昏迷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吸氧,也可用中医的针刺疗法,用碘伏消毒手指穴位十宣部位皮肤,用三棱针十宣放血,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或用拇指点掐人中、合谷、十宣等穴位。如见虚脱者,大汗淋漓,手足厥冷者,也可用艾条灸百会、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每次选3—5个穴位,每穴直接灸3—5壮等。补液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适宜,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促发心力衰竭。有休克和心力衰竭要做相应处理;如有脑水肿患者应给予20%甘露醇脱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进行血液透析等。
2.1.2.5 转运途中的救护:在转运过程中给予连续的、有效的救护。救护车要通风良好,转运途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连续采取降温措施。维持静脉通道畅通,或吸氧管的畅通等,严重的密切观察神志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记录病情变化或抢救记录。通知医院做好准备工作,到达急诊科或科室做好患者的病情变化,用药情况,各项操作措施和各种记录的交接工作。
2.2 心里护理:在整个救护过程中,医护人员都要耐心细致地向家属或患者解释工作,特别是中医操作技术或危重病人的操作,消除其紧张心里,让其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从而早日康复。
3 护理体会
高温环境是导致中暑的主要原因。在相同的条件下,湿热比干热容易中暑。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产妇容易中暑。中暑是急症,特别是重症中暑,病情来势凶险。大量出汗可使水分丢失过多引起循环衰竭而发生热衰竭。丢失盐过多和补盐不足可引起肌肉痉挛而发生热痉挛。如高温超过一定限度,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调节中枢失调,体内热量过度蓄积,引起器官功能受损。严重损害机体各个重要器官,导致脑、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要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