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急救-曲秀梅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院外急救-曲秀梅课件

院外急救 教学目标:SA 掌握院外急救的概念、原则;现场伤员分类的判断;我国城市的院外急救模式;院外急救护理体检的顺序;松解患者衣服的护理技巧。 熟悉院外急救的任务、特点;现场伤员急救卡的分类、现场急救区的划分;电话呼救的技巧;院外急救护理体检的内容。 了解不同转运工具转送特点与途中护理。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是指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患者发生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运送等环节。 院外急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公众参加。 二、特点 社会性强、随机性强 时间紧急 流动性大 急救环境条件差 医学专业性强 以对症治疗为主 体力强度大 三、任务 承担日常情况下对呼救患者的院外急救 负责突发事件、灾害或战争时医疗救援工作 负责国际、国内各类大型集会或会议提供急救医疗保障 承担通讯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 承担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的任务 日常情况下呼救患者分两类: 1、危重或急救患者,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如急性心肌梗死、窒息、休克等患者,约占10%~15%;需要就地心肺复苏抢救的特别危重患者5%。 现场抢救的目的:挽救病人生命,维持生命体征。 2、急诊患者,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尚无生命危险,如骨折、急腹症、重症哮喘等患者。此类患者约占呼救患者的85%~90%。 现场抢救的目的在于稳定病情、减轻痛苦和避免并发症。 四、原则 先复苏后固定 先止血后包扎 先重伤后轻伤 先救治后运送 急救与呼救并重 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 第二节 院外急救伤员的分类 一、现场伤员分类的目的 现场伤员分类是加快伤病员救治和转送的一种有效组织手段。 目的: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掌握救治重点,确定救治和运送的次序,充分发挥人力、物力的作用,提高伤病员存活率。 二、现场伤员分类的要求 边抢救边分类。 指定经过训练、经验丰富、有组织能力的技术人员承担。 依据先危后重,再轻后小(伤势小)的原则进行。 分类应快速、准确、无误。 三、现场伤员分类的判断 根据伤情来判定优先急救对象,判断一个伤员应在1~2min内完成。 (一)呼吸是否停止 用看、听、感来判定。 1.看:观察胸廓有无起伏,或用棉花毛贴在伤病者的鼻翼上,看有无摆动。 2.听:侧头用耳接近伤病者的鼻部,听有无呼气声。 3.感:用脸颊感觉有无气流呼出。 (二)脉搏是否停止 用触、看、量来检查。 1.触:成人触桡动脉有无搏动及强弱;婴儿摸颈动脉有无搏动及强弱。 2.看:头部、脊柱、四肢有无大出血、骨折,胸腹有无内脏损伤等情况。 3.量:量血压。 (三)意识是否丧失 轻拍并呼叫患者,无应答,表明意识丧失。检查瞳孔是否等大等圆,瞳孔对光反射、压眶反射、角膜反射。 四、现场伤员分类卡的标记 1、分类卡的项目:伤病员的姓名或编号、初步诊断、是否需现场紧急处理等。 2、分类卡的位置:挂在伤员左胸的衣服上。 3、分类卡的颜色: 红色:病伤重危及生命者,需立即抢救。 黄色:严重,无危及生命者,短时间内可等待治疗,不会导致生命危险或永久性损伤或致残。 绿色:受伤较轻可行走者。 黑色:死亡伤病员。 五、现场急救区的划分 收容区:伤病员集中区,此区内负责在伤病员左胸上挂上分类标签,提供必要紧急复苏等抢救工作。 急救区:用以接受红色和黄色标志的危重患者,在此做必要紧急复苏和进一步抢救等工作。 后送区:用于接受能自己行走或较轻的伤病员。 太平区:停放已死亡的伤病员。 第三节 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体系 一、我国城市院外急救模式 我国主要城市的院外急救模式按其与医院关系大致可分以下五种模式。 广州模式 重庆模式 上海模式 北京急救中心 香港模式 (一)广州模式(指挥型) 概念:由急救指挥中心负责全市急救工作的总调度,以若干医院急诊科为区域,按医院专科性质分科负责急救的模式。广州市采用此种模式,称“广州模式”。 特点:急救指挥中心与各医院无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但具有全市日常院外急救的调度指挥权。 流程: (二)重庆模式(依附型) 概念:依托一个医院为主的急救模式。重庆采用此种模式,习惯上称为“重庆模式”。 特点:救护中心附属于一家综合医院,患者经院外处理后可送到附近医院或收入自己的附属医院。院外救护实质上是医院的一个部门。 流程: (三)上海模式(单纯型) 概念:由医疗救护中心站及其所属分站与该市若干医院紧密协作的急救模式,上海市采用此模式,称 “上海模式”。 特点:城市设有一个急救中心站,各县、区建有分站,分站设在协作医院内或附近,协作医院大多是区、县中心医院。 流程: (四)北京急救中心(独立型) 由院外急救科、急诊室、重症监护室构成。实行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的模式。 院外急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