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中的自然生态意识.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十四诗品》中的自然生态意识.pdf

第26卷第2期 邢台学院学报 V01.26.No.2 201 JOURNALOFXINGTAlUNIVERSITY Jun.201l 1年6月 《二十四诗品》中的自然生态意识 陈必欢,李玉炜 (湖北孝感学院语言文学系,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用二十四首诗论述了诗歌的风格意境。它虽说每篇充满着山水自然的生动描写, 但诗人正是通过写自然之“实”表现了其崇尚自然、关爱自然的真实思想。同时,这种思想是晚唐社会思潮的反映,也 是诗人自然生态意识的本能体现。而把握住这一点,对当下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司空图;自然;生态意识;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1206.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4658(2011)02.0071—03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化用《(老子》和《庄子》的语汇,其言外之意是指 的代表作,长期以来一直深受学界的赞赏和关注。 宇宙之本体“道”。如“俱道适往,着手成春。” 它不仅高度概括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意境范型和 (《自然》)正如(《庄子·天运》所说:“道可 美学风格,而且透露出丰富的自然生态意识。学者 载之与俱也”¨1,意思是心和道一起相互融合。司 对于《诗品》的研究,始于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空图在这里化用此语,意思基本不变。 “俱道适 代初。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诗品》研究呈现 往,着手成春”,是说诗人只要心灵和“道”汇 出崭新的面貌。据大概的统计,自1980至2003合,才能创作出合乎自然的诗歌。 年,相关著作出版18种(修订版,再版著作除 在《二十四诗品》的诗境中,司空图为我们塑 外),相关文章已发表至少260篇以上,年均近一造了一个个对“道”充满追求和寄托的“真人”、 部著作,11篇多论文…。从这些研究来看,主要是 “高人”和“幽人”的形象。这些人像魏晋风流的 针对风格和意境的讨论,也有从哲学等方面来探讨 人一样,有着旷达的性情,自然的心境。他们的主 其特征。但是,鲜有人从生态的角度对其展开研 要活动是饮酒赋诗,纵情山水。从他们身上,我们 究。有鉴于此,笔者着重从生态学的方面对这部著 体会到了一种与大自然亲近、渴望与大自然融合的 作做一些探讨,以期揭示其现实意义. 精神。他们“体素储洁,乘月返真”(《洗炼》); 他们“筑室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 《二十四诗品》通过二十四组美丽的写景四言 时”(《疏野》);他们“载瞻载止,空碧悠悠” 诗,用种种形象来比拟、烘托了二十四种不同的诗 (《清奇》);他们“清涧之曲,碧松之荫,一客 歌风格。虽说它篇篇描写的是山水自然,但其中蕴 荷樵,一客听琴”(《实境》);他们“眠琴绿 含着对自然、对人生的关爱,值得我们玩味。人和 荫,上有飞瀑”(((典雅》);他们“倘然适意, 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传统文化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司 岂必有为”(《疏野》)。以上这些人物形象,无 空图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向读者传达出“道”, 论居也罢,行也罢,动也好,静也好,无非是想追 “人”、 “景”三者的合一关系。《老子》云:“人 求一种和“道”相邀游的大境界。与月亮为伴,体 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幢1也就是 会大自然的奥妙;以松为友,享受优美的自然风 说,道是宇宙的本源。而“道”这一本体产生了自 光;听清流溪水的声音,体悟悠闲自在的乐趣。悠 然万物,也包括有生命的人。 《二十四诗品》实际 哉,悠哉!这是何等的畅快!在《庄子》一书中, 上就是由“道”生发的二十四种美学境界。因为 庄子也为我们描绘了大量与天地相通,逍遥而游的 “道”是如此不可把握,所以只有通过比拟、烘托 神人、至人和圣人的形象。如“若夫乘天地之正, 的手法,即通过具体情景的描绘才能寄托“道”的 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 精神。具体到《二十四诗品》中,其实谈到“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