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性病危重症病人心理护理12-11-2
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教学目标 掌握慢性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熟悉慢性病人心理的影响因素; 了解脑卒中病人的心理特点。 一、慢性病概述 指病程长达3个月以上,无特效治疗的疾病; 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发作、疗效不显著; 对患者生活、工作、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二、慢性病人的心理特点 1、震惊: 疾病诊断早期发生; 表现:不知所措、行为不受自己控制。 2、抑郁: 忧心忡忡、沉默寡言、悲观失望、愁眉苦脸、怨天尤人,生不如死,轻生念头。 3、敏感多疑: 怀疑治疗方案及医护水平;要求其他医生会诊,擅自到院外治疗、自行换药或拒绝接受治疗。 猜疑患上不治之症,夸大身体不适。 4、紧张焦虑: 因病友病情恶化或死亡而深受刺激; 表现:烦躁、失眠、易怒、度日如年; 对疾病敏感,向医护刨根问底,向病友取经,阅读医书及杂志,渴望了解疾病病因、发展趋势、治疗效果,期望得到灵丹妙药,药到病除。 5、安于病人角色,角色强化: 病后免除原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从医护照顾中“继发获益”,在病情好转后,不愿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利于康复与治疗。 三、慢性病人心理的影响因素 1、疾病本身: 慢性病引发的疼痛、致残、致畸,威胁生命,可引发心理反应; 复杂的治疗方案干扰日常活动、药物副作用、生活方式及习惯不得不改变。 2、年龄与性别: 慢性病对男性的心理影响比女性大。 3、人格因素: 坚强乐观者,有长期抗病的勇气和毅力,积极应对,寻求希望,继续追求生活质量和人生目标; 悲观消级者,不良心理反应重,感到无助、绝望。 4、环境因素: 医院环境令患者紧张、抑郁和焦虑。 社会环境:社会支持强有力者,可减轻不良心理反应;社会支持不足,影响患者应对,易于加重不良心理反应。 三、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慢性病人的心理评估: 1、心理应激评估: 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2、心理特质评估: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A性行为类型问卷。 3、心理状态评估: BECK抑郁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症状自评量表、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 4、认知能力评估: Halstead-reitan神经成套测验,Wisconsin卡片分类测验、认知能力筛查量表等。 (二)慢性病人心理护理措施: 1、提高对疾病的适应能力: 客观评估自我状况,调整心态,选择合适职业,科学地工作、学习、饮食,选择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2、提供心理支持: 初次、急发病者,安慰解释; 病程长、反复发作者,心理护理与生理护理相结合,创造舒适安全环境,丰富住院生活,安慰鼓励,示范法,提高抗病信心。 3、情绪疏导: 真诚交流,给予关爱,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鼓励倾诉、宣泄负性情绪:交谈、哭泣、写文章、记日记。 纠正负性情绪:积极暗示,转移注意力,自我调控技术。 4、社会支持: 亲友支持,避免患者担心家事、费用等问题。 特定群体支持:医护、社区服务机构、工作单位等。 病友支持:相互交流、鼓励安慰,消除孤独,建立信心。 5、认知调整: 消除不合理信念:如自己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干扰家人日常生活,无用,无助,生活一团糟,依赖等。 引导正确认识疾病及自我,改变不合理信念。 明确自己配合治疗及康复的责任,积极参与治疗。 6、心理健康教育: 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等知识,提高认知水平; 教会自我护理的知识与技术; 集体心理健康教育:视频、专题讲座、咨询、座谈。 个别辅导。 临床常用的心理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暗示疗法 松弛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矫正患者认知与行为 建立合理的认知系统 阳性强化治疗 步骤 暗示疗法 引导患者顺从,被动接受医生意见 常用的暗示疗法 治疗经验暗示 环境暗示 语言暗示 松弛疗法 有意识控制生理、心理活动 减低机体唤醒水平 身心松弛状态 体操、散步、游泳、静坐、 洗热水澡、听音乐、看漫画 具有良好的抗应激效果 方法 环境:安静、舒适、温暖、光线柔和,通风好 顺序:足部 小腿 大腿 腹部 胸部 上肢 头顶 全身肌肉 脑卒中病人的心理特点 脑卒中(stroke)是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发病急、恢复慢、病人在瞬间由“健康状态”变为“疾病状态”,易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 情感障碍:左脑特定部位损伤与抑郁情绪有关,右脑特定部位损伤与病人的情感理解和表达有关。 抑郁:情绪低落、对康复缺乏信心、悲观、失望、无助感,甚至绝望。过分关注自己的疾病,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少言、懒动,失眠、食欲下降,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和行为。 恐惧、焦虑:表现为烦躁、紧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坐卧不宁、头晕、口干、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原因如下: —突然失去生活自理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痕迹检验复习试题有答案.doc
- 未成年人充值退款起诉书.docx VIP
- 2025年中国移动校园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历年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定量CT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指南(2024).pdf
- 《网约车运营管理》教学课件4-5 潜在客户分析及客户忠诚度提升.ppt VIP
- 排水泵房安全检查表.docx
- 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对策建议.docx VIP
- 农技指导油菜机械化播栽与收获技术.pdf
- 第15课+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20240416165039.pptx
- 仁爱八年级下册Unit6Topic3SectionC优质公开课.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