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
糖尿病肾病 一、糖尿病与糖尿病肾病的发展状况 1、我国估计现有病人5千万人 居世界第二位(印度第一、美国第三) 2、糖尿病肾病—— 其中肾小球硬化症是与糖尿病直接相关的,是全身微血管合并症之一。 目前已成为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二、定义 1、糖尿病—— 遗传和环境因素 胰岛素的绝对和相对缺乏 胰岛素抵抗 高血糖 代谢性异常综合征 2、在美国每年有4千万糖尿病病人死于糖尿病肾病 a、在20岁以前发病的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20岁以后发病的。 若20岁以前确诊的,于20年后约有50%的人发生糖尿病肾病,大于20年的发病率为100%。 b、在1型糖尿病中肾病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 发病在10到19年死于糖尿病肾病占53%,40岁以后患糖尿病肾病的约为5%-10%。 三、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母亲有糖尿病的人群,子女的患病率56%,父亲组为49%。家庭聚集性反映了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 内分泌紊乱:肥胖(腹型)糖尿病人群有一半的人超重。如生长激素、胰高血糖增多,二者可使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引起微血管病变 代谢紊乱:所致的肾脏纤维化仍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产生糖基化终产物(AGEs) a、使进入内皮细胞与半乳糖结合成的双糖单位增多。 b、同时,肾脏内葡萄糖转移酶活性增强,促使糖蛋白合成增加。 c、肾毛细血管糖基化血红蛋白增多。 d 、 过氧化状态产生大量氧自由基. e 、 使内皮细胞合成NO下降,灭活NO、ET—1、TXA2 增多. 糖尿病肾病的纤维化机制图解 四、临床表型分期与病理特点 I 期—— 高滤过期(肾体积增大期):特点为以肾小球滤过增高、肾脏体积增大为特征 II 期—— 正常白蛋白尿期:特点为DM5年,这一期白蛋白排泄率正常( UAE20ug/min或30mg/24h),运动后白蛋白排泄率增高,但休息后可恢复,在这一期肾小球结构已有了改变,GBM增厚或系膜基质的增加。I期、II期病人无临床症状,血压多为正常。 III期—— 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特点,出现UAE持续性升高,出现微量白蛋白尿(20—200ug/min或30—300mg/24h),此期病人血压轻度升高。肾脏有GBM增厚和系膜基质明显增多或肾小球结节型或弥漫型改变,甚至出现肾小球荒废,预示有心血管病变。 Ⅳ期—— 临床糖尿病肾病期(纤维化形成期): 特点,出现大量蛋白尿,UAE 200ug/min,或吃寻尿蛋白 0.5g/d,严重者 2.0g/d,偶有镜下血尿和少量管型,血压升高,随着大量蛋白尿的丢失,可出现低蛋白血症( 3.0g/24h),水肿,并出现典型的糖尿病肾病三联征,即大量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 此期病人的滤过率下降,平均每月约下降1mi/min,多数病人血肌酐症状或轻度升高,病理改变可有GBM增厚、系膜基质增宽,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 Ⅴ期——终末期肾衰竭(瘢痕形成期):特点,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GFR将进行性下降,导致氮质血症或肾衰竭,临床上出现严重的尿毒症并发症表现。此期的病理特点:可见GBM增厚,肾小球毛细血管进行性狭窄,更多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DM: A空服血糖≥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加有糖尿病症状。 B:糖耐量减低(IGT)餐后两小时血糖7.8-11.1mmol/L之间。 C:空服血糖受损(IFG)6.1-7.0mmol/L之间。 2.早期DN的诊断: 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增加,20-200ug/min或30-300mg/24h,要求6个月内连续尿检有2次UAE大于20ug/min而小于200ug/min,同时应排队其它可能引起 UAE增加的原因,如泌尿系统感染、运动,原发性高血压、心衰等。 3.临床期DN的诊断: A、有DM病史 B、除外其他原因的间歇性或持续性临床蛋白尿为诊断DN的关键。 C、可伴有肾功能不全,尿素氮、肌酐升高。 D、伴发视网膜病变的有力佐证。 E、肾活检: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球CAP基底膜增厚病理改变。 一般可根据有无DM病史,治疗经过DM与肾病的发病前后顺序及相互关系做出鉴别。 六、治疗 (一)西医治疗: 1.严格控制高血糖:空腹血糖小于6.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小于7%。 降糖药物分七大类: (1)促胰岛素分泌剂:A磺脲类机理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上的KATP的调节。B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此药也作用在胰岛B细胞膜上的KATP,但结合位点与SUS不同降糖作用快而短,模拟RI生理性分泌,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可单用或与二甲双胍合用 (2) 双胍类(糖肾不适合,乳酸中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声声慢(李清照)课件.pptx VIP
- x2万t_a天然气制二硫化碳装置工艺设计简述_胡小营.pdf
- 医院药房知识培训课件.pptx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 版)全部要点提示与图表完整版解读.ppt
- 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教研线上研修活动单元测试答案.docx VIP
- 2024年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500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王沛荣老师陕西省省级优课课件.ppt
- 山东高速集团《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第二分册-路基工程).pdf VIP
- 2025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 VIP
- 中学三级巡课制度.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