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生理性黄化病的发生与结论-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Shanghai.DOCVIP

樟树生理性黄化病的发生与结论-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Shanghai.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樟树生理性黄化病的发生与结论-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Shanghai

上海地区樟树黄化病的发生与防治 邓建玲,陆昭君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松江:201600) 摘 要:樟树黄化病是上海地区樟树的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和绿化效果。对上海地区樟树黄化病的症状、发病特点、发病原因的调查结果表明:樟树黄化病主要是由于缺铁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土壤质地差、受建筑垃圾污染严重,导致土壤碱化,从而影响了铁离子的有效吸收。冬春季节及幼树的黄化率高。本文提出了土壤改良为主,药液治疗为辅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樟树黄化病; 发生原因; 防治对策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 Presl]又称香樟,具有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雄伟、四季常青、材质致密、耐腐防虫、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等特点,是重要的经济、用材和绿化树种。樟树在上海地区广泛用作为庭荫树﹑行道树和风景林。随着上海城市绿化的迅猛发展,樟树种植数量不断上升,极大地改善了上海的生态环境。但是近几年来,许多樟树出现了黄化现象,有的落叶,甚至枯死。令人担忧的是,樟树黄化现象在一些地方有逐年加重和蔓延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樟树的生长发育及其绿化﹑美化的功能,笔者对上海地区樟树黄化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建议,现将调查小结如下。 1 症状   发病初期,樟树植株嫩梢首先出现黄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嫩叶叶脉间叶肉发黄,叶脉及叶脉处叶肉仍为绿色;随着叶绿素减少,光合作用减弱,逐渐扩展到全株树冠叶片变黄,进而变薄发白;全株黄化的病株梢头叶片从叶尖和叶缘由苍白色变褐色焦枯,导致落叶而枯死;发病严重的植株从梢头开始枯死,逐渐向下发展,最后导致全株叶片焦枯脱落而枯死。 2 发生特点 2.1 冬春季节发病率高   樟树黄化病以冬春季发病重于夏秋季,一般4~6月最重,7~8稍返青,10月份以后又转黄。 2.2 幼树发病率高   樟树成株大树和幼树都能发生黄化病,但以近几年移栽的、树径在15㎝以下的幼树发病率明显高于大树,幼树黄化死亡率亦高。 2.3 行道树发病率高   上海市区道路旁的行道樟树或郊区公路旁的行道樟树发病率普遍高于公园、绿地、社区、单位园内的庭荫树及风景林。据调查,行道樟树黄化率一般在30%以上,郊区公路有些路段樟树黄化率达80%以上。 2.4 滨海地区发病率高   崇明、南汇、奉贤、金山等滨海地区栽植的樟树黄化病普遍较高,不少地方黄化病高达100%,曾见一些地方樟树幼树成线成片黄化枯死的现象。 3 发病原因   樟树黄化病为生理性病害,又称缺铁病,即樟树缺乏对有效铁的吸收。 樟树是典型的喜酸性植物,要求栽植土壤为微酸性或酸性。土壤pH值在4.2~6.5范围内,不发生黄化现象,而pH值7.2~8.3时,则发生不同程度的黄化,随着pH值的增大,樟树黄化渐趋严重,黄化速度也越快。原因是碱性土壤中的铁呈高价态,降低了铁对樟树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樟树对铁的吸收利用。 铁在植物体内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叶绿体蛋白和叶绿素的合成,是铁还原蛋白和血红蛋白以及固氮酶的组成成分,并且在一些重要的含金属酶中兼有结构成分和活化剂的作用。铁在植物体内较难移动,缺铁时致使樟树生长顶端或幼叶、脉间失绿,发展为全叶黄化,造成落叶,根系发育差,有的生长甚至完全受阻,严重的除主侧根外,须根极少。   黄化植株抗性衰弱,极易受到病原生物的侵袭,而诱发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加速了植株枯死。 4 影响因素 4.1土壤偏碱性   上海绝大部分地区土壤为冲积性土壤,土壤性质中偏碱,pH在7~8.5之间,不利于樟树的生长发育。崇明、浦东、南汇、奉贤、金山等区县的滨海地域为滨海盐土类,土壤pH值为强碱性,pH值8.5,在这些地域栽植的樟树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黄化现象;随着pH值的增加,致使樟树黄化速度加快,黄化程度逐渐加重,不少植株濒临枯死,甚至已枯死。 4.2 土壤质地差 随着城市的发展,修建或拓宽道路,拆建或建筑房屋,因施工动用挖土机把地下生土翻上来或用大型机械对地面的反复碾压,不断破坏表土层,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严重,透气透水等理化性能差,加上土壤中有机养分含量低,影响了樟树根系的生长发育,极易诱发黄化病的发生。 4.3 土壤污染严重 上海地区种植行道树的土壤主要是由大量城市垃圾土堆积而成,含有大量水泥、石灰、沙石等建筑垃圾及工程渣土,加剧了土壤的碱性化,造成樟树不能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铁离子,从而加重了黄化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垃圾土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里面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毒害了樟树的根系,使其根系变黑腐烂,破坏了根系的正常吸收功能,而造成营养不良。 4.4 种植不当 种植樟树的树坑多为1m2左右,管道等地下建筑又占据了大量的地下空间,加上上海地区地下水位又高,更为严重的是不少行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