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浙江专版:第6章古代诗歌鉴赏(即学即练))
1. (改编题)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①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分析诗人笔下的“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
4. (改编题)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最后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5.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贫女
秦韬玉①
蓬门未识绮罗香, 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 共怜时世俭②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③, 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②时世俭:时世:当代。俭:通 “险”,怪异。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 刺绣的一种方法。
请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第一节鉴赏古诗的形象
即学即练
1. (创新题)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2.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请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3. (2008·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4. (2008·北京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5. (创新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第二节鉴赏古诗的语言
即学即练
1.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2. 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直率的船家女形象。
3. 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像、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4. (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炼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
5. “折柳”这首曲子寓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1. (2009·上海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2. (2009·重庆高考)阅读下面的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