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汉谚语动物意象差异性
英汉谚语动物意象差异性摘 要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谚语作为一个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花朵同时也是该民族文化内涵的真实体现。通过对含动物词的英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的研究,比较同一动物词的意象在英汉谚语中的差异以及动物词形象的不对等现象,分析造成以上差异的文化根源。
关键词 谚语 动物词 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传递文化的载体。词汇在不同文化中的意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以及价值观念等因素。动物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资料之一,早已深深地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此看来,在中西方的谚语中存在大量以动物词为核心词汇的谚语便不足为奇了。本文试图从分析动物词在英汉两个民族的谚语中意象的差异性的基础上,探究造成这种差异性的文化根源。
1 同一种动物词在英汉谚语中具有不同的意象
意象的定义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就是寓“意”于“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中西方社会中,狗是一种再常见不过的动物了。而在中国社会狗的地位一直是相较于其他动物来说略微低下的。这一现象反映在了大量以狗为中心词的中国谚语上。在汉语谚语中,“狗”这一动物词通常以一种卑劣的形象出现。例如“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吕洞宾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这句谚语的字面意思是狗见了像吕洞宾这样的好人都咬。其引申意义是用来指代不识好歹的人。事实上,在汉语谚语中,含有“狗”或“犬”的谚语多达上百条。而动物词“狗”在大多数谚语中的意象却是多为贬义的,多用于指代地位地下,品行卑劣的人,例如“打狗看主人”,“宁做贫家猪,不做财主狗”。“狗”还表示无能力的,不识好歹的人,例如“狗是百步王,只在门前狂。”
含有动物词“狗”“dog”的英语谚语也是不胜枚举,但究其用法却与其在汉语谚语中相差甚远。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中,狗的角色变得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家庭饲养的牲畜,而是成为了人类的生活伴侣。这一情况也被淋漓尽致地反映在了英语谚语中。在英语谚语中,“狗”可以作为一种指代词来代替人,其意象也是褒扬的或中性的。例如,“Every dog has his day.” 喻意“人人都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learn no new tricks.” 喻意“老年人学不会新东西。””Dogs does not eat dogs” 喻意“一个人不该伤害攻击同伙。诸如这样的谚语在英语中比比皆是。在这些谚语中,狗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可与人等同的高度,足以见得西方人对于狗的宠爱。除此之外,狗忠诚乖巧的个性也被西方人在谚语中歌颂赞扬。
2 同一种动物词在英汉谚语中没有相对应的意象
地球处在一个循环的食物链中。在这个链条中,生活着种类繁多的生物,彼此依赖,
和谐共处。中国与西方国家地理位置上的差异致使生存在两地的动物物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一异同反映到谚语上便使一些谚语中的动物词在英汉两种谚语中无法找到相对应的意象。这种情况出现的情态有几种可能性。除了上文提到的一种情况,另一种情况便是一种动物词在一种语言的谚语中出现的频率极高,而在另一中语言中的谚语中却甚少出现。
最典型的范例便是动物词“猫”“cat”。在西方文化中,猫的地位虽然不能与狗相媲美,但其在英语谚语中应用范围的广度和深度却足以让动物词“狗”退居第二。猫是一种性格温顺可人的动物。在人们的生活中,猫既可以成为像狗一般的家庭中必不可少的玩伴,也可以帮助人们清扫环境,成为捕鼠高手。尽管猫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但其在英语谚语中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却是恰恰相反的。在西方人看来猫是不祥的预兆。所以其在英语谚语中的使用频率虽高,但其所承载的意象多为贬义,少有褒义。在英语谚语中,猫的本性贪婪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在以下这则谚语中“Honest as a cat when the cream is out of reach.”就毫无保留地展现了猫馋嘴的本性。
3 造成以上差异性的文化根源
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中。顾嘉祖认为:“文化现象分为硬文化与软文化,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文化的表层结构,而精神文化被称为文化的深层结构。”由英汉谚语所反映出的中西方社会深层文化上的差异性。透过不同文化间的比较,我们可以对异文化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并欣赏自己的文化。通过以上英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英汉两种文化中动物形象的不对等现象。造成这些差异的根源则主要应追溯到文化的以下几个方面上。
首先,中西方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上的不同。生活环境的不同是造成谚语上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位于西半球。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