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裕固族民间舞蹈表现内容及动态特征研究
裕固族民间舞蹈表现内容及动态特征研究〔关键词〕 民间舞蹈;裕固族;民间文化;表现内容;动
态特征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2—0058—02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民间文化和民间风俗。各个民族因所处地域、宗教信仰、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的不同,其民间舞蹈也各具特色,每个民族的舞蹈都有着各自的表现形式和动态特征。甘肃省少数民族的舞蹈品种虽然稀少,但却风格迥异。作为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的裕固族拥有着独特的民间风俗文化,并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下面,笔者就从裕固族的历史概况及民间文化等方面来对其舞蹈的表现内容和动态特征进行分析。
一、裕固族历史概况
裕固族历史悠久,但人口稀少。其主要分布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及酒泉市的黄泥堡裕固族乡等地。
对于裕固族的族源,中外学者尚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裕固族溯源于我国古代的北方民族——回鹘,与维吾尔族有共同的族源。另一种观点认为,裕固族的族源并非仅有古代回鹘,古代蒙古人也是裕固族族源之一。
裕固族至今使用三种语言:1.肃南西部地区居住的裕固族人使用西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2.肃南东部地区居住的裕固族人使用东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3.汉语是东、西两部分裕固族人同其他兄弟民族进行交流的共同语言。裕固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全民族通用汉字,而少数宗教人士则习惯用藏文。
裕固族自称“尧乎尔”。 据史籍记载,在宋代,裕固族先民被称之为“黄头回鹘”;在明代,被称之为“撒里畏兀儿”;在清代,则被称之为“西喇古尔黄番”。这些称谓都与中国古代的回纥、回鹘、突厥民族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建立以后,其才被称之为裕固族。
二、裕固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内容
裕固族历来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从古至今一直彰显着独特的魅力,这从其传统服饰就可见一斑。裕固族传统服饰图案美丽,色彩鲜艳,被打上了深重的民族文化烙印。裕固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内容和动态特征则与其民间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裕固族的传统民间舞蹈主要包括集体舞、双人舞、男女独舞、马上舞等,在敦煌莫高窟和新疆的拜城克孜尔千佛洞中则留有其古代舞蹈形式的壁画。
1.劳动舞蹈。裕固族文化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游牧生活有关,而劳动则成为其舞蹈的重要表现内容。裕固族先民们居住的地区属于半干旱森林草原气候带与内陆沙漠气候区。历史上,他们过着游牧生活,以畜牧业为主,在其民间舞蹈中则展现出很多牧区生产劳动时的场景。如,舞蹈“英那刀古拉”(裕固语意为“劳动舞”),广泛流传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各村寨,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了裕固族勤劳、朴实的民族性格。舞蹈大量模仿生产和生活动作,如,剪羊毛、捻毛线、织羯子、擀毡及割草等,每一动作都源于他们的现实生活。男女双人舞则主要是表现生活、生产劳动过程中的某些场面,如,打猎、挤奶等。跳至欢快处,舞者则进行飞快的旋转(裕固族老人称其为旋转舞);舞至缓慢处,观者则以优美动听的歌声唱和,表演时男女人数相等。
2.欢庆舞蹈。欢庆舞蹈是一种在裕固族流传较广的集体舞,其形式多种多样,常表现欢庆丰收、喜迎节日、婚礼、狩猎、宫廷饮宴、战争、宗教活动及朋友相聚的内容。主要用鼓乐和歌声来伴舞。表演形式一般多为男女老幼排队或转大圈而跳,中间置以篝火和猎物,在鼓声和歌声的伴奏下起舞。其节奏分明,往往由弱渐强,或快或慢,或轻或重,佐以“啦、喽、依吆”的集体呼号声,从而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其中,表现婚礼的舞蹈属欢庆舞中的一种。裕固族婚俗十分独特,新娘在出嫁时要按照习俗带头面,因此在舞蹈中会出现迎亲的场面和带头面的场景。如,舞蹈《迎亲路上》,就是按照裕固族婚礼习俗创作的。
3.宗教舞。裕固族文化的形成与裕固族先人对于宗教信奉的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裕固族在历史上先后信奉过萨满教、摩尼教,现信奉藏传佛教,在此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宗教舞蹈,在宗教活动中亦出现了以舞传教、以舞施教的场景。如,舞蹈“查玛”就是裕固族与藏族宗教文化交流的产物,其于16世纪后半叶随同格鲁派(黄教)藏传佛教传入,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且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风格。它是一种以演绎宗教经传故事为内容的面具舞,其中人物繁多,形态各异,分“大查玛”(主要神祗)和“小查玛”(泛指鸟兽及侍从)两大部分,有殿堂舞、米扩佛传舞、寺院舞、大场舞四种表演形式,独舞、双人舞、多人舞、群舞一应俱全,亦可穿插即兴表演。其表演程式化、规范化,舞蹈语汇的运用多以人物的个性划分,一般是“大查玛”动作沉毅坚定,庄重徐缓;“小查玛”动作乖巧多变,灵活敏捷。表演时二者相互映衬,各具特色。如,阎王舞
文档评论(0)